当身边有人突然倒下,发生心脏性猝死,每一秒都生死攸关。掌握正确的急救步骤,或许就能在黄金救援时间内挽回一条生命。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面对心脏性猝死时,应该如何正确施救。
一、判断现场环境安全
发现有人疑似心脏性猝死,首先要快速观察周围环境,确认是否存在危险因素,比如有无漏电、火灾、交通危险等。若环境不安全,需尽快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地带,同时疏散周围人群,确保空气流通,为后续急救创造良好条件。这一步看似简单,却是保障急救顺利进行的基础。
二、判断患者状态
靠近患者,轻拍双肩并大声呼喊,判断其意识;同时观察胸部/腹部起伏、贴近口鼻感受气息,确认呼吸(整个过程不超过10秒)。医务人员可触摸喉结旁2-3厘米处的颈动脉判断脉搏,非专业人员可省略此步。若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加无脉搏),即判定为心脏骤停,需立即急救。
三、紧急呼救并获取AED
一旦确定患者心脏骤停,马上大声呼救,请求周围人帮忙。指定一人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清晰准确地告知接线员事发地点、患者大致情况(如性别、大致年龄、目前状态等),并保持电话畅通,随时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同时,让其他人尽快寻找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现场只有自己一人,先拨打120,开启免提,在等待过程中开始进行胸外按压。
四、实施心肺复苏(CPR)
(一)胸外按压
1. 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这个位置能有效刺激心脏,促进血液循环。
2. 按压姿势:施救者双膝跪地,与患者肩部保持垂直。双臂伸直,双手交叠,掌根紧贴患者胸部,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3. 按压幅度和频率:按压时,要使患者胸骨下陷5- 6厘米(儿童约4- 5厘米,婴儿约4厘米),按压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 -120次。每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双手不离开胸壁,保证按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每按压30次,准备进行2次人工呼吸。
(二)人工呼吸
1. 清理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前,先检查患者口腔和鼻腔,如有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需迅速清理,保持气道通畅。
2. 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一只手按住患者的前额,另一只手抬起患者的下巴,使头部后仰,打开气道。
3. 吹气时,捏住患者鼻子,施救者深吸气后紧包患者嘴巴,缓慢吹气1秒以上,观察胸廓起伏。吹完松开捏鼻手,待胸廓回缩后再吹一次。2次人工呼吸后,立即继续30次胸外按压,按30:2比例反复进行,持续心肺复苏。
五、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如果获取到AED,在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开启设备:打开AED电源开关,多数设备会有语音提示和操作动画引导,可根据需求选择语言。
2. 粘贴电极片:让患者仰面平躺,解开上衣充分暴露胸部,按照AED电极片上的图示,分别贴在患者胸部正确位置(一般为前侧位或者前后位)。
3. 心律分析: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此时确保所有人远离患者,不要接触患者身体。分析过程中,仪器会提示“正在分析”。
4. 实施除颤:若AED检测到需要除颤的心律(如室颤或无脉性室速),会提示自动充电(一般5-15秒),充电完成后,电击按钮会闪烁。再次确认无人接触患者后,大声喊出“所有人离开,我要放电了”,然后果断按下电击按钮进行除颤。除颤后,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2分钟后AED会再次自动分析心律,按照语音提示重复操作,整个过程中不要撕下电极片。
在整个急救过程中,每5个循环(即30次胸外按压加2次人工呼吸为1个循环)后,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脉搏,但评估时间不要超过10秒。如果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心跳,肢体出现明显自主运动或发出声音等,代表心肺复苏成功,将患者翻转为侧卧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待医护人员到来;若未恢复,则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和AED除颤操作,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接手救治。
心脏性猝死急救分秒必争,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习并牢记这些急救步骤,关键时刻,你的行动或许就能成为他人的生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