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与精神障碍患者沟通,这5句话别说,这3种方式更有效

时间 :2025-07-15 作者 :杨芳 来源: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四病房 浏览 : 分类 :

icon_pdf证书

在与精神障碍患者相处的过程中,沟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恰当的沟通能给予患者温暖与力量,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疾病;而不当的话语则可能像一把利刃,刺伤他们的心灵,加重病情。因此,了解哪些话不该说,掌握有效的沟通方式,对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精神障碍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内心敏感而脆弱。很多时候,周围人的一句话,即便出发点是好的,若表达方式不当,也可能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据相关研究显示,不良的沟通方式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甚至导致病情反复。所以,我们有必要规范自己的言语,学习科学的沟通方法。

5 句话,千万别说

“你就是太脆弱了,坚强点就好了”,这句话看似是在鼓励患者,实则是对他们的不理解。精神障碍并非是患者意志力薄弱导致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患者本身已经在承受巨大的痛苦,这句话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痛苦不被认可,仿佛是自己的错,从而加重他们的自责感。

“别老想着自己的病,转移下注意力就好了”,这种说法忽略了精神障碍对患者生活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症状可能让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轻松地转移关注点。这句话会让患者觉得自己的困境被轻视,认为别人不明白自己的挣扎,进而产生孤独感和抵触情绪。

“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事实上,没有亲身经历过精神障碍的人,很难真正做到完全理解患者的感受。这句话可能会让患者觉得对方在敷衍自己,并没有真正倾听和体会自己的痛苦,反而会拉开彼此的距离,让患者不愿意再继续表达。

“你这样会拖累家人的”,这句话无疑是给患者雪上加霜。患者本身可能就对家人有愧疚感,这句话会加剧他们的负罪感,甚至可能让他们产生放弃治疗的念头,以避免 “拖累” 家人。

“很多人比你更惨,你这点事不算什么”,这种比较是非常不当的。每个人的痛苦都是独特的,不能用别人的情况来衡量患者的痛苦。这句话会让患者觉得自己的感受被否定,认为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痛苦,从而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3 种沟通方式,更有效

积极倾听是与精神障碍患者沟通的重要基础。在患者表达时,要全神贯注,保持眼神交流,不随意打断他们的话语。可以适时地用 “嗯”“是的” 等词语回应,让患者知道你在认真听他们说话。比如,当患者诉说自己的焦虑时,专注地看着他们,说 “我在听,你慢慢说”,这会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

共情式回应能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情绪和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当患者说 “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时,可以回应 “我能感觉到你现在很失落,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这种感觉一定很难受吧”。这样的回应让患者知道你理解他们的痛苦,会增强他们对沟通者的信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给予积极鼓励能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要善于发现患者的点滴进步和努力,并及时给予肯定。比如,当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时,可以说 “你今天积极配合治疗,真的很棒,这说明你在努力变好,继续加油”。这种鼓励会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从而更有动力去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与精神障碍患者沟通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避开不该说的话,采用有效的沟通方式,能为患者营造一个温暖、理解、支持的环境,这对他们的康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医护人员,都应该重视与患者的沟通,用正确的方式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在康复的道路上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力量。

希望通过了解这些沟通技巧,我们能更好地与精神障碍患者相处,助力他们早日走出阴霾,重获健康的生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