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白血病患儿护理全指南:从居家照护到心理陪伴,爸妈必学的暖心技巧

时间 :2025-06-08 作者 :刘学琴,牟颖,米媛媛,窦凌松,高宇航 来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当白血病患儿从医院回到家,这场与疾病的“持久战”就进入了新的阶段。居家康复不是“放松期”,而是需要家长用科学和爱为孩子筑起防护墙。这份指南从环境、饮食到心理,手把手教你做好细节护理,让孩子在温暖中慢慢康复。

居家环境:给孩子建个“无菌小城堡”

白血病孩子的免疫力就像被削弱的“士兵”,居家环境得像“无菌城堡”一样安全:清洁做到“三勤”。勤打扫:每天用湿抹布擦家具,每周用含氯消毒液(按说明书稀释)拖地,重点擦桌椅、门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勤通风:每天开窗23次,每次15分钟,让新鲜空气“赶走”细菌。但别让孩子直接吹穿堂风,避免着凉。勤换洗:孩子的床单、毛巾每周用热水烫洗,太阳暴晒杀菌。毛绒玩具容易藏灰,暂时收起来,换成可水洗的布玩具。危险物品“全撤离”。农药、油漆、樟脑丸这些“隐形杀手”,赶紧从家里清走。装修后的房子至少通风半年再入住,避免甲醛伤害。鲜花和绿植可能带霉菌,也暂时别放卧室。如果孩子喜欢,选水培植物并每天换水,远离泥土盆栽。温湿度“刚刚好”。温度保持在22-26℃,夏天开空调别低于24℃,冬天暖气别太干燥。湿度控制在50%60%,干燥时用加湿器(每天换水并擦干水箱,避免霉菌滋生)。

饮食调养:吃对了就是“免疫力加速器”

孩子的身体像需要修补的“小机器”,饮食就是最好的“零件和燃料”:营养搭配有“黄金三角”。蛋白质是“修补匠”:每天保证1个鸡蛋、1杯牛奶(乳糖不耐受可选酸奶)、50克瘦肉(猪牛羊、鸡鸭鱼肉交替吃),帮助修复受损细胞。维生素是“防护盾”:多吃彩椒、西兰花、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瓜果,胡萝卜、南瓜等含维生素A的食物也不能少,增强免疫力。铁和锌是“能量源”:动物肝脏(每周1次)、菠菜(焯水后炒)、坚果(碾碎吃)能补铁锌,预防贫血,让孩子更有活力。吃对口感和卫生。饭菜要“软、烂、碎”:比如把肉剁成肉泥煮粥,蔬菜煮软后切碎,避免孩子咀嚼费力或消化不良。拒绝“重口味”:油炸、烧烤、辣椒、咸菜这些刺激肠胃的食物,统统别端上餐桌。可以用葱姜蒜提味,少用酱油、味精。卫生做到“三不”:不吃剩饭剩菜(每顿饭现做)、不喝生水(喝凉白开)、不买街头小吃(避免细菌感染)。特殊情况这样吃:化疗后没胃口:少量多餐,吃点山楂粥、酸奶开胃,别强迫孩子吃。口腔溃疡:喝温凉的牛奶、豆浆,吃蒸蛋羹,避免酸、辣、烫的食物刺激伤口。

日常护理:细节里藏着健康“密码”

居家护理就像“侦探工作”,每个细节都可能是健康的“信号”:体温是“警报器”。每天早晚各量一次体温,超过37.5℃就警惕:先用温水擦脖子、腋窝降温,1小时后再量。如果超过38℃,或孩子说头疼、乏力,立即联系医生,别自己喂退烧药(有些退烧药可能影响血小板)。休息是“充电模式”。每天保证10-12小时睡眠,小学生中午再睡1小时。别让孩子玩电子产品到深夜,睡前1小时可以读绘本、听轻音乐。活动要“温和”:可以在室内玩积木、画画,病情稳定后去公园散步(避开人多的地方),别剧烈跑跳或参加体育课。吃药是“纪律课”。做个“服药打卡表”:把药名、剂量、时间写清楚,每次吃完打勾,避免漏服或多服。观察“药物反应”:比如吃甲氨蝶呤后可能口腔溃疡,这时候多吃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全麦面包、豆类),并每天用淡盐水漱口。

心理陪伴:让孩子的内心“晒满阳光”

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有时比身体痛苦更难治愈:把“爱”说出来:每天拥抱孩子,说“你今天很棒”“爸爸妈妈一直陪着你”。别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或吵架,他们能敏感地察觉到大人的情绪。用“故事疗法”:给孩子读一些战胜疾病的绘本(如《魔法亲亲》《勇气》),或者把他的治疗过程画成“勇敢日记”,让他知道自己很坚强。打开“社交小窗口”:邀请同学来家里玩(提前确认对方没感冒),或者通过视频聊天、写信保持联系,避免孩子觉得“被世界隔离”。参加“病友互助会”:找一些白血病患儿家庭组建微信群,家长们交流经验,孩子也能找到“同路人”,减少孤独感。接住“情绪小炸弹”:孩子可能突然发脾气、拒绝治疗,这是压力的宣泄。别批评他,先拥抱说“我知道你很难受”,等情绪平静后再沟通。教孩子“情绪管理法”:比如生气时捏捏减压玩具、画一幅“愤怒的画”,或者和家长约定一个“安全词”(如“彩虹”),表示需要休息和安慰。

定期随访:和医生一起“守好防线”

居家康复不是“单打独斗”,要和医院保持紧密联系:随访带好“三件宝”:记录体温、服药、饮食的“居家日记”;最近的化验单(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孩子出现的任何异常症状(如出血点、皮疹)的照片。

白血病患儿的居家护理,就像用耐心和科学编织一张“保护网”。每一次细致的清洁、每一顿用心的饭菜、每一句温暖的安慰,都是在为孩子的康复加油。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医生、护士和家人都是你的“战友”。只要坚持科学护理,孩子一定能慢慢找回健康的笑容!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