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宛如一台辛勤劳作的“消化机器”,持续为身体转化能量。但当它发出“故障警报”,若我们忽视不管,小问题可能恶化为胃癌。作为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胃癌早期症状隐匿,若能及时察觉并科学预防,便可守护好这一关键消化器官。
一、胃癌:胃部的“隐形杀手”
胃癌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其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正常情况下,胃黏膜细胞有序更新,但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致癌因素持续刺激,会致使细胞生长失控,异常增殖形成肿瘤。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发展,会侵犯胃壁,甚至转移至肝、肺等器官,严重危及生命。
高危因素
饮食习惯:长期食用高盐食物(如咸菜、咸鱼),会破坏胃黏膜屏障,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还会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熏烤、油炸食品中的多环芳烃,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
幽门螺杆菌感染:它能分泌毒素破坏胃黏膜,引发慢性炎症,感染者患胃癌风险比常人高3-6倍。
二、早期信号:别忽视胃的“求救”
胃癌早期症状与胃炎、胃溃疡相似,极易混淆,因此牢记这些“危险信号”十分重要:
上腹部不适:表现为隐痛、胀痛或难以言喻的不适感,进食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若常规胃药无法缓解,且疼痛频率、程度增加,需提高警惕。
食欲减退:突然对食物失去兴趣,进食少量就胃胀,以前喜爱的食物也变得无味,同时可能伴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体重下降:在未刻意减肥的情况下,1-2个月内体重显著减轻,且感到乏力疲惫。
黑便或呕血:肿瘤侵犯胃内血管,会引发出血,血液经胃酸消化后随粪便排出,形成黑便;出血量较大时会呕血,呕吐物呈咖啡色或带鲜血,此时必须立即就医。
三、科学预防:筑牢防护墙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能大幅降低胃癌患病风险:
合理饮食:每天盐摄入量不超5克,少吃咸菜、腌肉;减少熏烤、油炸食品,烧烤时用锡纸包裹食材,避免使用反复油炸的油;多吃新鲜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水果(柑橘类富含维生素C)、全谷物(燕麦、小米);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聚餐时使用公筷、不共用水杯可减少感染。建议40岁以上人群、有胃病家族史者等定期做碳13/碳14呼气试验。若确诊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规范治疗,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确保根除。
积极治疗胃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需定期做胃镜和病理检查,若发现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需密切随访;胃溃疡患者要按疗程服药,避免复发,一般治疗6-8周后复查胃镜确认愈合情况;胃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高,应及时切除并定期复查。
健康生活:戒烟限酒,吸烟促进胃癌发生且影响胃黏膜修复,过量饮酒直接损伤胃黏膜;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提高免疫力;学会通过冥想、与人交流等方式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四、治疗:早发现,生存率大不同
若确诊胃癌,也无需绝望,医学进步使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可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内镜下完整切除肿瘤,保留胃的大部分功能;中晚期胃癌需进行根治性胃切除术,切除部分或全部胃,清扫周围淋巴结,术后配合化疗等综合治疗。
化疗:术前化疗可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辅助化疗能杀灭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转移风险;晚期化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放疗:主要用于中晚期胃癌,通过放射线杀灭局部残留癌细胞,常与手术、化疗联合使用。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如赫赛汀针对HER-2阳性胃癌,精准攻击癌细胞,副作用较小;免疫治疗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在晚期胃癌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疗效。
结语:
胃是身体的“加油站”,它的健康关乎全身营养供给。从现在开始,重视每一次胃的“抗议”,养成良好习惯,定期筛查,就能最大程度远离胃癌威胁。让我们一起守护好这个默默奉献的器官,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