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中医调理膝关节退行性变的三大妙招

时间 :2025-03-21 作者 :​ 谭兆科 来源: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膝关节退行性变属于中老年人当中较为常见的关节疾病类型,在中医领域,此疾病被划分到“痹证”的范畴之内,中医观点认为,该疾病的发病状况和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以及气血运行不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患病的人群一般会出现关节疼痛、关节僵硬以及活动受到限制等症状,病情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中医调理秉持整体观念并且实施辨证施治的方法,借助内调外治相互结合的模式,可有效地减轻症状,还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进程,下面有三个方法,可为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给予科学的调理方案。

一、中药内服:补肝肾、通经络,标本兼治

膝关节退行性变的关键发病机制在于“本虚标实”,肝肾出现亏虚构成了发病的根本内在因素,而风寒湿邪阻滞经络则成为外在的标证表现,中药借助依据病症进行组方,可在治疗过程中同时对“扶正”以及“祛邪”这两个方面给予兼顾。

像独活寄生汤这类经典方剂,其中独活、桑寄生、杜仲可起到补肝肾以及强筋骨的作用,当归、川芎、熟地可实现活血养血的功效,防风、秦艽能发挥祛风除湿的效能,桂枝、细辛可温通经络,现代研究已经证明,这个方剂可抑制关节软骨降解酶的活性,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缓解疼痛并且改善关节功能。

用药的加减需要依据个体症状来进行调整:要是关节出现较为十分突出的肿胀情况,那么可以添加萆薢以及通草来实现利水消肿的效果,要是疼痛表现得十分剧烈,那么可添加蜈蚣和全蝎来达到通络止痛的目的。

二、针灸推拿:通经络、调气血,立竿见影

中医外治有两大核心手段,分别是针灸和推拿,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能较快缓解因膝关节退行性变导致的疼痛以及僵硬状况。

针灸选穴主要依据局部取穴的原则,同时结合远端循经取穴的方法,膝眼穴包含内膝眼和外膝眼,是针对膝关节疾病进行治疗时的关键穴位,依靠针刺可直接抵达病变部位,推动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阳陵泉穴被称作“筋会”,对其进行针刺可以起到疏通经络、使筋脉舒展的作用,血海穴隶属于脾经,有促进血液运行、消散瘀血的功效。临床研究结果说明,运用电针刺激上述这些穴位,可有效降低膝关节液当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在缓解疼痛方面,其效果要比单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更为较大。

推拿手法应保持轻柔且持久,要防止出现暴力操作的情况,患者需采取仰卧位,医者运用掌根对股四头肌以及腘绳肌进行按揉,以此来缓解肌肉痉挛,接着用拇指点按膝眼、梁丘、血海等穴位,每个穴位按压的时长为30秒至1分钟,最后采用滚法沿着膝关节周围开展环形推拿,促进气血的运行。有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说明,经过8周的推拿治疗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提升了40%,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中药熏洗:温经散寒,直达病所

中药熏洗借助热力以及药力这两种作用,可促使药物成分直接渗透进入关节组织,发挥出温经散寒以及活血止痛这样的功效。

熏洗方剂大多时候会用到透骨草、伸筋草、桂枝、花椒这类可温经散寒的药物,再搭配上红花、川芎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把药物进行煎煮之后,首先用产生的热气对膝关节进行熏蒸,等到温度下降到合适的时候,使用药液浸泡或者淋洗患病的部位,每次时长为20至30分钟,每天进行1至2次。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显示,熏洗可让局部血管得到扩张,使关节液的分泌有所增加,改善关节的润滑状况,减轻摩擦所产生的疼痛。

调理要点:内外兼修,持之以恒

中医调理膝关节退行性变要遵循“内外兼修、动静结合”这一原则,内服中药时辨证要准确,推拿针灸应由专业医师来操作,熏洗温度要控制在40到45℃之间,防止出现烫伤情况,而且患者要避免久坐久站以及爬楼梯这类会加重关节负担的动作,适当开展不负重锻炼比如游泳、骑自行车,同时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

膝关节退行性变这种情况虽然很难实现逆转,不过借助中医综合调理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并且提升生活质量,患者要保持耐心并且坚持进行治疗,这样才可以收获一种筋骨强健以及步履轻盈的健康状态。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