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老毛病了,估计是吃坏了东西,忍一忍就过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当腹痛来袭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选择“忍耐”。然而,在众多腹痛的病因中,隐藏着一个极其狡猾且不容小觑的“杀手”——阑尾炎。它以腹痛为伪装,常常让人放松警惕。那么,阑尾炎真的只是个“小毛病”,可以靠“忍”来扛过去吗?
答案是:绝对不能!把阑尾炎当成普通肚子疼而拖延,无异于在腹中引爆一颗“定时炸弹”。
1.什么是阑尾炎?
阑尾是我们大肠起始段(盲肠)末端的一条细长、弯曲的盲管,像一条小蚯蚓。它本身功能不大,但一旦“发脾气”,后果却很严重。
阑尾炎,顾名思义,就是阑尾发炎了。通常是由于阑尾管腔被粪石、食物残渣、淋巴组织增生等堵塞后,细菌在其中大量繁殖,引发感染、肿胀、化脓。
阑尾炎的典型症状,你需要警惕:
转移性右下腹痛:这是阑尾炎最具特征性的信号。疼痛最开始可能出现在上腹部或肚脐周围,感觉像胃痛或消化不良。几小时后,疼痛会逐渐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炎症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发烧:随着炎症加重,体温会开始升高,通常在37.5℃- 38.5℃之间。
右下腹压痛和反跳痛:在右下腹某个特定点(麦氏点)按压会感到剧痛,手迅速抬起时疼痛会更加剧烈,这被称为“反跳痛”,是腹膜受到刺激的标志。
2.“忍一忍”,阑尾内部正在上演怎样的“灾难大片”?
如果你选择“忍耐”,阑尾炎的病情并不会停止,而是会按照一个危险的剧本逐步升级:
第一阶段:单纯性阑尾炎
这是炎症的初期,阑尾轻度肿胀,管腔内压力不大。此时如果及时手术,通常是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的“黄金窗口期”。
第二阶段:化脓性阑尾炎
如果拖延不治,阑尾内的炎症会加重,细菌大量繁殖形成脓液,阑尾会变得极度肿胀,像一个充满脓液的气球,腹痛会变得非常剧烈。
第三阶段:坏疽性阑尾炎及穿孔
这是最危险的一步!持续的肿胀和高压会压迫阑尾壁的血管,导致其缺血坏死(即坏疽)。坏死的阑尾壁变得非常薄弱,最终可能像过度充气的气球一样“砰”地一声破裂——阑尾穿孔。
3.阑尾穿孔:一场腹腔内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一旦阑尾穿孔,含有大量细菌和脓液的粪水就会流入原本无菌的腹腔,引发一系列严重甚至致命的并发症:
局限性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
如果身体的防御系统(如大网膜)能及时将穿孔处包裹起来,感染会被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形成“阑尾周围脓肿”。虽然暂时避免了全局性的灾难,但治疗会变得更复杂,可能需要先穿刺引流,等炎症控制后再进行二次手术,大大延长了治疗周期和痛苦。
弥漫性腹膜炎:
这是最可怕的情况。细菌和脓液在整个腹腔内扩散,导致全腹部的感染。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高烧不退、腹部坚硬如板(板状腹)、心跳加速等症状。这是严重的外科急腹症,死亡率很高。
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
腹腔内的细菌进入血液循环,会引发全身性的严重感染——脓毒血症。这可能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多器官功能衰竭(如肾、肺、肝),最终发展为感染性休克,随时有生命危险。
远期后遗症:
即使通过艰难的治疗保住了生命,严重的腹腔感染也可能留下长期的“后遗症”,如肠粘连。粘连的肠管可能会导致日后反复发作的腹痛,甚至引发肠梗阻,需要再次手术。对于女性患者,盆腔的严重感染还可能影响输卵管功能,导致不孕。
4.面对腹痛,我们该如何正确“出牌”?
切勿盲目用药:尤其不要擅自使用强效止痛药。止痛药会掩盖真实的病情,造成“疼痛缓解”的假象,让医生难以判断,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及时就医,不要等待:一旦出现上述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或任何无法解释的持续性腹痛,都应该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或普外科就诊。
相信专业诊断: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B超或CT等手段来明确诊断。阑尾炎一旦确诊,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5.结语
总而言之,阑尾炎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犹豫的每一分钟,都在增加治疗的难度和身体的风险。请记住,面对腹痛,最明智的选择永远不是“忍耐”,而是“果断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