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咳了就用头孢?关于儿童呼吸道感染,家长最常犯的5个用药误区

时间 :2025-03-21 作者 :邵国峰 来源:淄博一四八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孩子一声咳嗽,全家心头一紧。发烧、流涕、咳不停……面对这些呼吸道感染的“常客”,家长们心急如焚。然而,一些源于关爱的“经验之谈”,却可能隐藏着用药误区,甚至为孩子的健康埋下隐患。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在应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家长最常犯的5个用药误区。

1.误区一:滥用抗生素——“万能”的头孢?

咳嗽/发烧=细菌感染=用头孢”,这可能是流传最广、危害也最大的一个错误公式。

科学真相:

儿童呼吸道感染中,超过90%是由病毒引起的,比如我们常说的普通感冒、流感等。抗生素(如头孢、阿莫西林等)是用来对付细菌的“特种部队”,对病毒这支“敌军”完全无效。把抗生素用在病毒感染上,无异于派海军去打沙漠战,不仅劳而无功,还会带来严重后果。

滥用危害:

细菌耐药性:这是最可怕的后果。当身体里的细菌(包括有益菌)反复接触它们并不需要对抗的抗生素时,它们会逐渐“进化”出抵抗能力。将来孩子真正需要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时,可能会发现药物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无效,形成“超级细菌”感染的风险。

破坏肠道菌群:抗生素在杀灭坏细菌的同时,也会无差别攻击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导致孩子腹泻、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

药物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潜在的副作用,如皮疹、过敏等。

正确做法:

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必须由医生根据孩子的症状、体征以及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等)来判断。家长切勿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

2.误区二:谈“热”色变——急于退烧

错误观念:“烧到38.5℃了,必须马上退烧!两种药换着吃!”

科学真相:发烧是身体启动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信号,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我们的目标是缓解孩子因发烧导致的不适,而不是追求一个完美的体温数字。

过度干预代价:

频繁用药会增加肝肾负担,甚至掩盖真实病情。

科学对策:

看状态,不看度数:孩子精神好、吃喝正常,可首选物理降温。

适时用药:当孩子明显不适、烦躁哭闹时,才使用退烧药。全球推荐的安全选择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二选一,勿擅自交替),并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3.误区三:“剂量减半”——给孩子用成人药

错误观念:“家里有大人的药,掰一半给孩子吃就行。”

科学真相:这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代谢药物的能力与成人天差地别。成人药物的成分和剂量,对儿童来说可能是“毒药”。

代价:极易导致药物过量或中毒,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损伤。

科学对策:儿童必须使用儿童专用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根据体重计算精准剂量。

4.误区四:“多管齐下”——叠加使用复方感冒药

错误观念:“孩子症状多,止咳的、治流涕的一起上,好得快。”

科学真相:许多儿童感冒药是复方制剂,即一种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退烧+止咳+抗过敏)。如果同时服用两种或以上的复方药,极易导致某些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

代价:药物成分重复导致过量,是引发急性肝损伤的重要原因。

科学对策:用药前看清成分表,尽量选择成分单一的药物对症治疗。不推荐4岁以下儿童常规使用复方感冒药。

5.误区五:见好就收——随意停用抗生素

错误观念:“烧退了,不咳了,药就可以停了,是药三分毒。”

科学真相:症状好转≠病菌被彻底清除。此时擅自停药,如同“放虎归山”,那些被“打晕”的顽固病菌会卷土重来,并可能演化出耐药性。

代价:病情反复,治疗更棘手,甚至催生耐药菌。

科学对策:抗生素一旦使用,务必“除恶务尽”,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完,即使症状已消失。

6.结语

爱,需要智慧和理性。面对孩子生病,请记住:

理性判断:抗生素非万能,遵医嘱是关键。

科学退烧:关注精神状态,而非温度计上的数字。

精准用药:儿童专用,剂量按体重。

避免叠加:细读成分表,优选单方药。

坚持疗程:不擅自停药,尤其是抗生素。

当您有任何疑问,医生和药师是您最可靠的盟友。科学用药,才是对孩子最深沉、最有效的爱。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