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动静脉内瘘我们先要说一下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病人延长生命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而动静脉内瘘则是维持透析病人最理想、最为常见的透析血管通路,被认为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简单地说,动静脉内瘘就是将上肢的血管动脉端和静脉端吻合在一起,将静脉动脉化,使静脉血流量增大,以起到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充足,保证透析的顺利持续进行。
动静脉内瘘都是自己血管建立的吗?
当然不是啦,动静脉内瘘分为自体内瘘,移植物血管内瘘和中心静脉导管。在这里面首选自体内瘘,自体内瘘里又以动静脉侧端吻合为首选。侧端吻合不影响动脉原有的解剖结构,不会产生远端静脉高压,内瘘血流量充足,有桡动脉及尺动脉掌深弓供应,远端动脉窃血情况亦少见。
内瘘很娇贵,使用要注意。
禁止在内瘘侧肢体抽血、输液;禁止内瘘侧卧位,也不要将内瘘测肢体压与身下或枕下;禁止在内瘘测肢体监测血压;不穿紧袖口衣服,不佩戴手表和饰品,不持重物,不用力活动,不长时间下垂;站立位时,可将内瘘肢体自然弯曲至腹部,平躺时可在臂下垫软枕,抬高手臂,注意手术切口位置朝上;常保暖,别受凉;术后换药很重要,2~3天换一次,14天要拆线,拆线之前,手指关节腕关节不可剧烈活动,防止瘘口出血,伤口别沾水,拆线后常锻炼,握力器用起来;4-6周后,瘘才会成熟,先评估,在使用,过早使用有风险。
评估内瘘有窍门,六六法则可参考。
内瘘成熟要评估,一,建立时间>6个月;二,成熟时间4-6周;三,可供穿刺长度>6厘米,走形平滑;四,内瘘静脉直径大于0.6厘米;五,静脉皮下深度小于0.6厘米;六,内瘘静脉自然血流量>600ml/min
穿刺方法很重要,无菌操作让人爱。
内瘘穿刺很重要,常用方法有三个:区域穿刺法,绳梯穿刺法,扣眼穿刺法。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1、区域穿刺法:区域穿刺法是原来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操作时主要是在一片区域内来回扎。对于患者来讲扎针的成功率高,疼痛感较轻。但对血管的伤害比较大,随着时间的增长,穿刺区域会容易鼓包。并且静脉也越来越难扎,容易形成动脉瘤和血管狭窄。
2、绳梯穿刺法:绳梯穿刺法主要是穿刺针眼,均匀地按照一定距离分布在瘘管上,轮流交替扎这些针眼。一般邻近两针间隔的距离大约是10毫米,针眼孔恢复的时间比较快,这种方法不容易引起鼓包,降低血管瘤发生的风险,也是人工血液管一定要采用的方法。3、扣眼穿刺法:首先需要由专业医生选好定点,再结合血管的具体情况,动脉和静脉各选择一个穿刺点,并用锐针进行穿刺,每次都只扎同一个针眼。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确定穿刺部位不足且内瘘功能良好的人群。但是每次都只扎同一个针眼,会容易发生感染,并且血管也容易形成狭窄、血栓等。在临床,三种方法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医生和护士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方式,但是无论穿刺方式如何转变,无菌操作是不会变的。操作过程中,请患者配合护士,不要随意变换姿势或抖动,以免污染无菌区域,增加感染风险。
内瘘并非一劳永逸,观察、预防双管齐下有效果。
内瘘常见的并发症有内瘘血管狭窄,内瘘血栓,血管瘤,内瘘血流量过大,血管近路感染,内瘘窃血综合征等,并发症虽不时出现,却需要我们时时上心关注他们。防范未来才能更加长久。日常关注小妙招:望,闻,问,切四步走。看血管走向,形状,皮肤是否异常;听血管内是否有杂音,问患者为是否有不适,触摸血管搏动有无异常。
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在使用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文中不能涉及的问题,在保护“生命线”的行动中,我们一直在努力着,如果您有任何问题,一定第一时间咨询医生或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