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某个瞬间,突然感觉整个世界天旋地转,仿佛踩在棉花上一般不稳;又或者时常感到脑袋昏沉,像被一团迷雾笼罩,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眩晕,这个看似平常却又让人苦恼的症状,背后可能藏着不同的健康密码。今天就带你揭开眩晕的神秘面纱,掌握应对之策。
一、你的眩晕从何而来?
1.耳朵里“小石头”乱跑
你的耳朵里其实藏着神奇的“平衡器”。在内耳的迷宫里,有一些比盐粒还小的碳酸钙结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耳石”。当这些调皮的小石头从原来的位置脱落,在耳蜗里四处游荡时,就会引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种眩晕会让你感觉在转动脑袋时天旋地转,但保持不动30秒左右又会消失。
2.内耳“水灾”
梅尼埃病会使人体内淋巴液异常增多,就像水管爆裂一样,使掌管平衡的器官都泡在了“积水”当中。患者不仅会突然出现剧烈眩晕,还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这种眩晕往往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每次持续数十分钟到数小时不等。压力大、饮食不健康、睡眠不足,都可能引起“内耳水灾”。
3.供血不足
我们的大脑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才能维持正常,向其他组织发号施令。若是通向小脑和脑干的血管供血不足时,就会引发眩晕。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突然起身、转头或是血压骤降时。部分患者还会伴随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危险信号”。中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这个“红色警报”。
二、眩晕护理小技巧
1.紧急制动
当眩晕突然来袭,最重要的是记住“三不”原则:不慌张、不移动、不勉强。就像是开车时遇到突发状况需要踩刹车一样,你的身体也需要“紧急制动”。当你感觉到天旋地转时,要立即停下脚步,就近扶着墙壁等可支撑物;如果是在开车,则需要拉开双闪灯,缓慢靠边停车;在家里则可以慢慢蹲下或坐下,避免突然摔倒造成二次伤害。最好的休息姿势是半坐卧位,用枕头或软垫将上半身垫高45°左右,不仅可以减轻内耳压力,还更加舒适。
2.呼吸调节
调查显示,将近三分之一的眩晕发作都跟焦虑所引发的过度换气有关。当人处于紧张状态时,呼吸会变得又急又浅,就像刚跑完马拉松一样,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骤降,反而会加重头晕症状。这时候,科学的呼吸调节就是你的“救命稻草”。此时你可以先静下心来,想象自己在闻一朵带着晨露的鲜花,鼻子缓慢吸气4秒,再屏住呼吸7秒,最后像吹生日蜡烛一样,缓缓呼气8秒。重复循环几次,你就能感到心跳逐渐放缓,身体放松。
3.头部管理
最常见的眩晕大多是耳石症,其特点是头部位置变化时诱发眩晕。所以不妨想象你的脑袋是个价值连城的瓷器,移动时必须格外轻柔缓慢。起床时可以遵循“三个30秒”黄金法则,睁开眼后可以先想想今日计划,在床上静静躺30秒;随后慢慢坐起后在床边30秒左右,感受一下清晨的阳光,再站立原地静静等待30秒,开启一天的美好生活。夜间翻身时,可以像滚动的木头一般,保持整个身体的同步转动。
4.生活护理
想让眩晕少找上门?不如给生活环境也来个大改造。首先要保持房间安静,拒绝高分贝“噪音攻击”;其次可以将光线调至柔和模式,别让强光突然“闪瞎眼”;新鲜空气也不能少,每日要定时开窗通风,让房间干净清爽;也别忘了勤换床上用品,打造整洁舒适的温馨小窝。如果存在跌倒风险,不如将地毯、防滑垫安排上,将意外风险降到最低。
5.营养补给
眩晕发作时,吃不下饭也是常有的事,实在难受可以先歇一歇,通过输液补充营养。等缓解后就可以开始干饭模式了。此时的身体就像是一辆快没油的车,急需补充优质燃料。急性期可以小口啜饮温热的淡盐水,就像给干渴的沙漠滴入甘露吧清爽;还可以含服姜糖或是薄荷糖,能够有效舒缓胃肠道中的翻江倒海;吃几片苏打饼干或是半根香蕉,可以快速补充能量,就像给身体插入充电宝一般。注意饮食要少食多餐,避免血糖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控制盐分要像控制给花朵的浇水量一般,每日摄入在5g以下。
当眩晕这个“不速之客”突然造访,一定要保持冷静,采用这份科学指南一步步应对,就能帮你远离眩晕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