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时所呈现出的一种表现形式,患者往往会因为如呼吸险阻以及乏力等一系列症状,而陷入到一种极为不利的处境之中,即活动时便会气喘吁吁,安静时也会心慌不已,在以往传统的治疗方式当中,大多是依靠西药来对症状加以控制,然而近些年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开始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并崭露头角。在这当中,采用六君子汤加减与西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在对心肺功能进行改善以及提高运动耐量等方面,呈现出了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六君子汤:千年古方的“健脾强心”智慧
六君子汤起源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它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以及半夏这六味药物所构成,有健脾益气以及燥湿化痰的功效,在中医的观念里,慢性心力衰竭的核心发病机制乃是“心肺气虚、血脉瘀阻”,然而脾胃乃是后天生命活动的根本所在,也是气血生成的源头。要是脾胃出现虚弱的状况,那么气血就会变得不足,心脏失去滋养,引发心力衰竭。
现代研究对古方起到了科学阐释的作用:六君子汤里的多糖成分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心肌代谢状况,人参皂苷可以提高心肌的收缩能力,陈皮中的橙皮苷可扩张血管,以此降低心脏所承受的负荷,临床所获取的数据说明,六君子汤进行加减治疗的那一组,心功能显效率达到了50%,总有效率为83.3%,比单纯使用西药的那一组要优越很多。
二、西药“精准打击”:从症状控制到病理逆转
西药在慢性心衰治疗中扮演“急先锋”角色:
利尿剂:如呋塞米,可快速减轻肺淤血和水肿,缓解呼吸困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就是常说的ACEI,其中典型药物如卡托普利,它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起到抑制作用,降低心肌重构的发生几率,使得疾病的发展进程得以延缓。
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像其中的美托洛尔,可起到降低心率的作用,还可以减少心肌所消耗的氧量,对心脏功能起到改善的效果。
新型药物之中例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借助提高利钠肽系统以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这两种机制,改善心衰预后,这些药物凭借不同途径共同发挥作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奠定了基础。
三、中西合璧:1+1>2的协同效应
六君子汤加减与西药的联合应用,实现了“标本兼治”:
提升心肺功能方面:六君子汤借助健脾益气的作用来提高心肌代谢,西药则是直接让心脏负荷得以减轻,比如在针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治疗过程中,联合方案可迅速控制感染、纠正呼吸衰竭,还可依靠玉屏风散加味来改善心肺气虚的状况。
提升运动耐量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有加重,这是因为中药可提高肌肉力量,西药可以优化心肺功能,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与药物相互配合,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六君子汤中的甘草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可降低西药对胃肠道产生的刺激,以此来减少药物副作用,茯苓以及白术有利尿作用,可与西药协同,降低电解质紊乱的风险。
四、从治疗到康复:全程管理的“中国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关注药物,更强调全程管理:
饮食调摄方面需遵循“低盐高钾”这一原则,以此来防止水肿情况加重,六君子汤里的茯苓以及白术可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辅助饮食进行调理。
运动康复方面会依据心功能分级来制订个性化方案,就像NYHAII级的患者可每天进行30分钟的散步活动,并且依靠配合八段锦练习以此提高肌肉力量。
情志护理方面,中医秉持“心主神明”的观点,认为焦虑状况会使心衰病情加重,可借助耳穴压豆以及五行音乐疗法来进行相关护理。
非药物手段,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西药这种治疗方式,乃是中医“整体观”跟西医“精准医学”的良好融合,它改善了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凭借提高心肌代谢以及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达成了从“症状控制”到“病理逆转”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