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别让 “甜蜜负担” 压垮健康 —— 糖尿病深度科普

时间 :2025-03-21 作者 :王秋月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东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糖尿病这个"甜蜜杀手"正悄悄危害着现代人的健康。最新统计显示,全球每11个成年人里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而中国的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4亿,排在世界第一。这种被称为"21世纪最大健康威胁"的慢性病,正在无声无息地损害着我们的身体。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糖尿病的困扰,这个看似甜蜜的疾病实际上给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相关知识。

一、认识糖尿病

不只是血糖高那么简单糖尿病是一种血糖长期偏高的慢性病,主要分三种。1型糖尿病常见于年轻人,因为免疫系统错误攻击了胰腺里生产胰岛素的细胞。2型糖尿病最常见,占九成以上病例,主要是身体对胰岛素反应变差,同时胰岛素分泌也不够用。孕妇特有的妊娠糖尿病通常在怀孕期间首次被发现。这三种类型虽然表现相似,但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控制血糖对预防并发症很重要,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长期高血糖会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损害。典型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约半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这使得病情容易被忽视。许多患者往往是在常规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确诊。这种情况增加了糖尿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难度,也凸显了定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由于缺乏早期警示信号,建议高危人群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你的生活方式达标吗?

遗传因素对糖尿病发病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1型糖尿病和家族性2型糖尿病。然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更值得关注。超重和肥胖,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会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包括高糖、高脂、高盐饮食及蔬果摄入不足,也是重要诱因。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并损害胰腺功能。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促使压力激素分泌,导致血糖升高。

三、糖尿病的并发症:全身性的健康威胁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发全身血管系统损伤,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显著增高2-4倍,成为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微血管病变可累及肾脏,糖尿病肾病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逐步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最终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眼部并发症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糖尿病足由于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共同作用,易发生难以愈合的溃疡和感染,严重者可能需要截肢治疗。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远端感觉异常,包括麻木、刺痛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这些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通过严格的血糖控制、定期并发症筛查和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或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四、糖尿病的科学防治:从生活到医疗的全面管理

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饮食方面应坚持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的“三低一高”原则,合理控制总热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并规律进餐。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配合抗阻训练效果更好。血糖监测需定期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同时要重视并发症筛查,定期检查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和神经功能。

五、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管理

糖尿病管理应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儿童青少年患者以1型糖尿病为主,需要建立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三方联动机制,重点做好胰岛素剂量调整、注射技术培训和低血糖识别处理。老年患者需综合考虑并发症风险,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特别关注降糖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实施严格的血糖监测和营养管理,在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前提下维持理想血糖水平,产后需定期随访评估糖代谢状况。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掌握自我管理技能,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规范用药和定期监测实现血糖达标。临床医生要根据患者年龄、病程、并发症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建立长期随访制度,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六、走出糖尿病认知误区

糖尿病认知存在四大误区。首先,认为糖尿病是老年病,实际上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持续下降,儿童青少年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其次,误以为无糖食品可以随意食用,但这类食品仍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热量,必须纳入每日饮食总量计算。第三,错误认为胰岛素会使人上瘾,事实上胰岛素是人体必需激素,使用不会产生依赖性。最后,部分患者认为血糖控制良好即可停药,但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弹甚至加重。这些错误认知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患者应遵循医嘱,科学管理疾病

糖尿病虽然无法根治,但完全可以控制。通过科学的管理,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关键在于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和长期坚持。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血糖健康,远离“甜蜜负担”,拥抱健康生活。记住:预防胜于治疗,行动胜于等待。您的健康,值得从现在开始守护。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