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防范手足口病,需要了解这些知识!

时间 :2025-03-14 作者 :李红娜 来源:永州市中心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手足口病在人群当中易造成聚集性疫情,给儿童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想要有效实现防控目标,必须形成科学的认识体系本文将会从多方面探究预防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一、手足口病的基本情况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肠道病毒 71 型(EV71)等肠道病毒引起,5 岁以下婴幼儿是高发人群。其传播途径多样,主要为以下所示。

消化道传播: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接触被污染的餐具后未洗手就进食,病毒会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

呼吸道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随着飞沫散播到空气中,他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

密切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疱疹液、粪便,或是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玩具、毛巾、衣物等物品,再接触自己的口鼻或眼睛,病毒就可能趁机侵入。

二、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表现

手足口病的症状较为典型,家长和老师要多加留意

发热:患儿一般会出现 38℃左右的发热,部分可能持续高热,还会伴有头痛、乏力、没胃口等症状。

皮疹和疱疹:发热 1-2 d后,口腔黏膜会出现疱疹或溃疡,多在舌、颊黏膜、硬腭等部位,孩子会因疼痛而拒绝进食、流口水。同时,手、足、臀部会出现斑丘疹或疱疹,这些皮疹周围有红晕,疱疹内液体少,通常不瘙痒、不结痂。

重症信号:若孩子持续高热超过 3 d,出现精神萎靡、嗜睡、肢体抖动、呼吸急促、呕吐等情况,可能是重症的前兆,必须立即送医。

三、手足口病的预防办法

预防手足口病,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以下几点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让孩子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来后,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冲洗至少 20 s。不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减少病毒经消化道感染的可能。

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定时给玩具餐具毛巾桌面等儿童常接触的东西打扫和消毒,尽量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或者浸泡。房间内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min,这样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病菌数量。

避免接触传染源:手足口病高发期时,不让儿童去人多且空气流通的地方,大型游乐设施或者封闭型商场等。在周围有疑似病例出现时,执行非接触性的防护措施,减小病毒流行的危险。

及时接种疫苗:EV71灭活疫苗能够有效防止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发的手足口病,特别适合6个月-5岁的孩子以及免疫能力较弱的高危人群接种。

四、感染手足口病后的应对措施

如果孩子不幸感染手足口病,要科学应对

居家隔离治疗:轻症患儿无需住院,可在家隔离,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后 7 d。期间不要让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家长护理时也要做好自我防护,接触孩子后及时洗手消毒。

做好对症护理:针对发热儿童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手段,或者按照医生指示服用退热药物加强口腔卫生保持,餐后用温开水漱口以此减轻咽部的不适。同时,给予患儿维生素含量丰富又容易消化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还要避开辛辣以及过热的食物。

密切观察病情: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等情况,一旦出现重症预警信号,马上送医院治疗。不要自行给孩子吃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以免耽误病情。

五、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防控要点

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易暴发的场所,需做好以下防控工作

严格晨检:每孩子入园前,检查其体温、口腔和手足部位,发现疑似症状立即通知家长带孩子离开,并做好登记和追踪。

加强消毒:定期对教室、寝室、玩具、餐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尤其是厕所、水龙头等容易被污染的区域。

开展健康教育:通过班会、宣传栏等形式,向师生和家长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增强大家的防控意识。

及时报告疫情:如果出现聚集性病例,要立即向当地疾控部门和教育部门报告,配合采取停课、消毒等应急措施。

总之,手足口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经过科学防控和精确干预,可明显降低孩子被传染的风险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