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异常子宫出血别忽视,小心子宫粘膜下肌瘤!

时间 :2025-03-07 作者 :林琼 来源: 岑溪市人民医院妇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月经迟迟不来?来了又没完没了?每次“大姨妈”都像“大出血”现场?甚至非经期突然见红、血流如注,吓得手忙脚乱?别急着以为自己只是“气血虚”“内分泌紊乱”,更别一味“喝红糖水就能调理”。当你的子宫在“流泪”时,很可能是有个“不速之客”悄悄“住进”了它的墙角——子宫黏膜下肌瘤。这位“隐秘而危险的房客”,不是一般的“良性肿瘤”,而是可能引起大出血、不孕,甚至需要手术清除的“麻烦精”。今天,我们就一起揭开它的“庐山真面目”!

一、子宫肌瘤——妇科界的“常客”,你我她都可能遇上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有“妇科第一瘤”之称。据统计,30~50%的育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子宫肌瘤,其中大部分并无症状,甚至终身“和平共处”。它的“类型”,按照生长部位可分为三类,浆膜下肌瘤:长在子宫外壁,通常症状较轻;肌壁间肌瘤:藏在子宫肌层中,是最常见类型;黏膜下肌瘤:今天的“主角”,长在子宫内膜下,最容易引发异常出血。

就像房子里的“漏水点”,黏膜下肌瘤一旦生长,就会“撕裂”子宫内膜、干扰月经规律,甚至引发严重贫血和不孕。

二、什么是子宫黏膜下肌瘤?别小看这个“埋在墙角的小肉瘤”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指肌瘤向子宫腔方向生长,突入子宫内膜,甚至完全“悬挂”在腔内。想象一下,在原本该整洁光滑的子宫内膜上,突然“鼓起”一个小瘤子,还不停“顶撞”内膜组织,这种局部的“骚动”,自然引起大出血、痛经,甚至反复流产。

它的特点包括不限于个头不一定大,破坏力却不容小觑:哪怕只有一两厘米,也可能引发月经失控;多见于育龄女性,尤其是30~50岁之间;可以是单发,也可以多发,有时伴随其他类型肌瘤出现;有时还会“长柄下垂”,像个小灯笼悬挂在宫腔中。

更令人头疼的是它的“伪装术”很高明,容易被误以为是“月经不调”、“宫内膜增厚”或“激素紊乱”。

三、出现这些症状,你可能已经“撞上它”了!

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典型症状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出血、贫血、不孕”。下面这份“自查清单”,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月经异常

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明显增多。

非经期出血

性生活后出血;经期刚结束几天又出血;或者绝经后又“见红”。

贫血症状

面色苍白、乏力、心悸、头晕;常年“气色不好”,补铁吃得比饭多。

下腹不适或痛经

经期明显下腹坠痛,常常需要止痛药;或者有隐隐腹胀感,摸上去硬块。

备孕困难或流产反复

肌瘤影响胚胎着床;或因子宫腔变形,导致妊娠失败。

如果你发现自己连续3个月月经异常,出血量大到“影响生活质量”,请不要再“拖一拖看一看”,及时到医院做个B超,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四、如何治疗黏膜下肌瘤?别慌,“对症下药”是关键!

治疗方式因人而异,不是“一刀切”。医生会根据你的年龄、生育需求、症状严重程度、肌瘤大小和位置来综合判断。

观察等待——适用于无症状的小肌瘤

肌瘤直径<5mm、无明显出血症状;定期随访,监测是否增大或引起不适。

药物控制——缓解症状,缩小肌瘤

激素类药物可暂时缩小肌瘤;对于术前“临时瘦身”有帮助,但不治本,停药后可能复发。

子宫镜下肌瘤切除术

对于突入子宫腔的黏膜下肌瘤,这是目前首选治疗方式;优点不开刀、不留疤、恢复快、保留子宫、尽量保留生育能力;术后可能配合药物巩固治疗,防止复发。

温馨提醒,子宫不是“多余器官”,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随意切除。

五、写在最后——每一次“异常出血”,都是子宫在“呼救”

子宫黏膜下肌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误以为它没事,等拖到头晕乏力、贫血严重,甚至切除子宫,才追悔莫及。用一次B超的时间,了解子宫的“内在世界”,或许能让你免去一场不必要的“子宫战争”。所以,下次月经“耍性子”时,请别再一笑而过,你的子宫,值得被认真对待!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