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慢性肾病的”隐形杀手“,教你控盐小妙招!

时间 :2025-03-07 作者 :徐金霞 来源:山东德州庆云县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护士,我这菜里就放了一勺盐,怎么还是水肿加重了?”在肾内科病房,这样的疑问每天都能听到。盐,这个普通调味品,对慢性肾病患者却是“隐形杀手”。作为肾内科护理师,今天就来聊聊慢性肾病患者该如何科学控盐。

一、为什么肾病患者必须控盐?

肾脏像人体的“过滤器”,能调节体内钠平衡。但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后,排泄钠离子能力下降,多余的钠滞留体内,导致水肿、血压升高。临床数据显示,食盐摄入过多会使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恶化速度加快30%,还会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

尤其要注意,钠的危害有累积性。即使没有明显水肿,长期高盐饮食也会悄悄加重肾脏负担。不少患者直到出现胸闷、气短等心衰症状,才发现盐摄入早已超标。

二、不同阶段肾病患者的控盐标准

慢性肾病患者的控盐量需根据病情分期调整:

早期(1-2期):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约一平啤酒瓶盖)。此阶段肾功能轻度受损,严格控盐可延缓病情进展。

中期(3-4期):每日盐摄入控制在3-4 克。此时肾脏排泄能力明显下降,需进一步限

晚期(5期未透析):每日盐摄入不超过3 克。肾功能严重受损,过量摄入可能诱发急性心衰。

透析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每日盐摄入3-5克。透析虽能清除部分钠,但过量会增加超滤负担,导致透析中低血压。

三、控盐实操:避开这些“坑”

(一)警惕隐形盐

超市里70% 的加工食品藏着高盐陷阱。一包速食面调味包含钠约2000 毫克(相当于5 克盐),一根火腿肠钠含量可达800 毫克。建议学会看食品营养成分表,每100 克食品中钠含量超过300 毫克的尽量不选。

常见高盐食物:酱油(10毫升约含1.5 克盐)、蚝油、豆瓣酱、鸡精(每10 克含1.2克盐)、咸菜、腌肉、罐头、方便面、辣条、熟食、薯片、话梅、牛肉干等。

(二)烹饪时的控盐技巧

量化用盐:准备2 克、5克规格的限盐勺。如3 人份晚餐,总盐量不应超过15 克(5/ 人)。

晚放盐:菜快出锅时再放盐,能让盐分附着在食材表面,既保证味道又减少用量。

替代调味:用柠檬汁、醋、蒜末、洋葱、香菜等天然食材增加风味,减少对盐的依赖。

分开调味:给患者单独分餐时少放盐,避免“一人控盐,全家受罪”。

四、控盐常见误区纠正

误区一:“低钠盐可以随便吃”

低钠盐用氯化钾替代部分氯化钠,虽减少钠摄入,但肾病患者排钾能力下降,过量可能导致高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中晚期患者食用前必须咨询医生,且每日用量仍需控制在5 克以内。

误区二:“没有水肿就不用控盐”

部分患者认为只要不水肿,多吃点盐没关系。其实慢性肾病的损害是潜移默化的,高盐饮食会持续升高肾小球内压力,加速肾单位凋亡。

误区三:“用酱油、蚝油代替盐更健康”

大量添加酱油、蚝油。事实上,5毫升酱油相当于1 克盐,一勺蚝油(约15 克)含钠量达600 毫克。正确做法:酱油、蚝油等计入每日盐总量,如放了10 毫升酱油,当天盐量就要减少2 克。

五、居家控盐小工具推荐

带刻度的油盐罐、食物成分表APP、便携式盐分检测仪、低钠食谱手册(肾内科医护编写的专属食谱,兼顾营养与口感)。

六、坚持控盐的小窍门

刚开始控盐,很多人觉得食物“没味道”,这是正常现象。味蕾需 2-4周适应低盐饮食,度过这个阶段后,会逐渐感受到食材本身的鲜味。

可试试“阶梯控盐法”:第一周减少 1克盐,第二周再减少1克,逐步达到目标量。同时记录每日盐摄入日记,每周测量体重和血压,通常坚持2 周后,尿量会增加,水肿减轻,血压趋于稳定。

控盐不是“苦行僧” 式的自我折磨,而是慢性肾病患者保护肾功能的必要措施。记住,每少摄入1克盐,肾脏就多一分喘息的空间。我们见过太多患者通过科学控盐,让病情稳定多年。从今天起,管好手中的盐勺,为肾脏减负。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