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不同阶段的骨折护理重点解析

时间 :2025-03-07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聊城市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意外碰撞还是病理性原因导致,其康复过程都需要精心护理。骨折愈合通常分为早期1-2周、中期2-6周和后期6周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不同,护理重点也存在差异。掌握各阶段的护理要点,不仅能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还能加速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我们将深入解析不同阶段的骨折护理重点。

一、骨折早期护理

1.疼痛与肿胀管理

骨折早期,断端周围组织损伤、出血,疼痛和肿胀较为明显。疼痛不仅影响患者情绪,还会干扰睡眠和身体恢复。需准确向医护人员描述疼痛程度,便于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案。轻度疼痛可尝试冷敷缓解,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减轻肿胀和疼痛,中重度疼痛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痛药物。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和感觉,若发现皮肤青紫、发凉、麻木,可能是包扎过紧或血管损伤,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调整。

2.固定与体位护理

骨折部位通常需要通过石膏、夹板或牵引等方式固定,以维持骨折端稳定,促进愈合。护理时要确保固定装置松紧适宜,太松起不到固定作用,太紧则会影响血液循环。观察固定部位皮肤有无压痕、破损或瘙痒,定期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正确的体位摆放同样重要。定时翻身,防止同一部位长期受压,避免脊柱扭曲影响骨折愈合。

3.病情观察与并发症预防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术后患者体温可能因吸收热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5℃,若持续高热或伴有寒战,可能提示感染,需及时处理。关注患肢感觉、运动和血运情况,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为患肢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麻木、感觉减退,皮肤苍白、发绀,被动牵拉指时疼痛加剧,一旦发现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二、骨折中期护理

1.康复训练循序渐进

骨折中期,断端开始有纤维骨痂生长,相对稳定,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开展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训练遵循由被动到主动、由小幅度到大幅度、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初期可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随着骨折愈合,逐渐增加关节被动活动,如膝关节屈伸训练、踝关节背伸跖屈训练。训练过程中若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情况,应暂停训练并告知医生。

2.营养支持强化

充足的营养是骨折愈合的物质基础。骨折中期,身体对营养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饮食应注重全面均衡。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可多摄入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奶制品等;钙和维生素D对骨骼生长至关重要;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有助于骨痂形成,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保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提供能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

3.固定装置维护与复查

继续关注固定装置的情况,保持石膏、夹板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导致松动或皮肤感染。按照医嘱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方案和决定是否可以拆除固定装置。

三、骨折后期护理

1.加强功能训练

骨折后期,骨折基本愈合,但肢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此时需加强康复训练,提高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恢复肢体正常功能。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如膝关节主动屈伸、踝关节主动旋转、上肢抓握训练等,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

2.心理与生活指导

长时间的骨折康复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康复效果。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认识康复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仍需注意保护患肢,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防止再次受伤。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衣物,便于活动且能提供一定保护。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身体全面恢复。

骨折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阶段的护理重点明确且关键。需了解并掌握这些要点,积极配合以科学的护理和康复方法,助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