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肺常警惕:不可不知的肺癌早期信号与筛查

时间 :2025-03-07 作者 :许师立 来源:苍梧县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肺癌,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于各类恶性肿瘤之首。它如同潜伏的阴影,早期往往悄无声息,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常常已非早期。肺癌早期往往“沉默不语”,或披着普通呼吸道疾病的外衣。认识它的早期信号,主动进行科学筛查,是守护肺部健康的关键防线。

一、这些“小毛病”,可能是肺部发出的求救信号

千万别忽视身体发出的这些微妙警示:

挥之不去的咳嗽:

 咳嗽很常见,但如果出现:

持续两周以上、治疗不见好转的刺激性干咳(尤其对于长期吸烟者)。

咳嗽性质发生改变,比如从有痰变成干咳,或咳嗽声音变得嘶哑。

这是最常见的早期信号之一,常被误认为“感冒没好透”或“慢性支气管炎”。

痰中带血丝或血点(咯血): 哪怕只有一次,也务必高度警惕!这不是简单的“上火”。肺癌组织血管丰富且脆弱,咳嗽时易破裂出血,表现为痰中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丝、血点。

胸痛或肩背痛: 疼痛位置固定,常为隐痛、钝痛或闷痛,可能在深呼吸、咳嗽或大笑时加重。这可能是肿瘤侵犯胸膜、胸壁或神经引起的。别轻易归咎于“累着了”或“肩周炎”。

呼吸改变: 活动后感觉气不够用、胸闷、喘息,休息后缓解也不明显。肿瘤可能阻塞气道或导致胸腔积液,影响肺功能。别总以为是“年纪大了”或“缺乏锻炼”。

反复发作的肺炎或支气管炎: 如果同一部位(尤其是肺的同一叶或段)反复发生肺部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要警惕可能是肿瘤阻塞支气管,导致分泌物引流不畅、继发感染。

不明原因的发热或乏力: 持续低热,或感觉异常疲惫、没有精神、体重无缘无故下降。这可能是肿瘤释放的炎症因子或消耗机体能量所致。

声音嘶哑: 如果嘶哑持续数周不好转,且非感冒或过度用嗓所致,需注意。肿瘤可能压迫或侵犯控制声带的喉返神经。

重要提醒:

出现以上任一症状,特别是高危人群,务必及时就医!

早期肺癌可能毫无症状! 定期筛查对无症状的高危人群至关重要。

二、谁是肺癌“高危人群”?——这些人要格外上心

符合以下情况,您就需要提高警惕,主动和医生沟通筛查计划:

长期吸烟者(重中之重!): 包括现在仍在吸烟和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吸烟量越大开始吸烟年龄越小,风险越高。二手烟暴露同样危险。

有职业暴露史者: 长期接触石棉、氡气、铬、镍、砷、煤烟、焦油、电离辐射等致癌物质的工作环境。

有肺癌家族史者: 直系亲属中有人患肺癌,尤其是不吸烟的亲属患病时,更需注意。

有慢性肺部疾病史者: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纤维化患者。

年龄因素: 肺癌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通常建议50岁或55岁以上人群开始评估筛查必要性。

三、如何揪出“沉默的杀手”?——科学筛查是关键

早期发现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核心。目前最有效、最推荐的肺癌早期筛查方法是:低剂量螺旋CTLDCT)。

什么是低剂量CT?它是一种特殊的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使用比常规CT扫描低得多的辐射剂量(约为常规胸部CT1/5),就能清晰显示肺部细微结构,发现毫米级别的微小结节(可能是早期肺癌)。

为什么它比胸片(X光)好?

胸片对早期肺癌,尤其是隐藏在心脏、纵隔、肋骨后方或小的磨玻璃结节,检出率很低,容易漏诊。低剂量CT的敏感度是胸片的4-10倍,能显著提高早期(I期)肺癌的检出率,从而大幅降低肺癌死亡率(研究显示可降低约20%)。

筛查建议(针对高危人群):年龄50-80岁、吸烟史≥30包每年、目前仍在吸烟或戒烟时间不足15年。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CT扫描。

筛查结果怎么看?

发现肺结节不等于得了肺癌!肺结节绝大多数是良性的(如炎症疤痕、钙化灶、良性肿瘤)。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密度、形态、生长速度等因素综合判断风险。低风险结节只需定期复查(如6个月或1年后再做一次CT),高风险结节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如PET-CT、穿刺活检)。请务必遵医嘱随访,既不要过度恐慌,也不要掉以轻心。

四、守护肺健康,预防与筛查并重

除了关注信号和积极筛查,预防同样重要:

立即戒烟,远离二手烟! 这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方法。

减少职业暴露: 做好职业防护,严格遵守安全规程。

改善室内空气: 厨房安装强力油烟机,减少油炸烹饪;注意室内通风,新装修房屋警惕氡气污染。

拥抱健康生活: 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果),适度运动,保持良好心态,保证充足睡眠。

重视呼吸健康: 积极治疗慢性肺部疾病。

肺癌虽可怕,但早期发现并不可怕。I期肺癌通过手术等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70%-90%以上!关键在于“早”字诀——早警惕信号、早评估风险、早规范筛查、早干预治疗。

肺是生命呼吸之源,值得我们用心守护。当您或家人出现文中提及的异常信号,或属于高危人群,请放下“等等看”的侥幸,及时走进医院呼吸科。一次简单的检查,可能就是挽救生命的契机。健康呼吸,从“肺”常警惕开始。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