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骨创伤术后康复护理要点

时间 :2025-03-07 作者 :冯志新 来源:聊城市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骨创伤是骨科常见病症,骨折、关节损伤等患者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恢复骨骼结构与功能。手术成功仅是康复的第一步,术后科学、细致的康复护理对患者身体恢复、预防并发症以及重返正常生活至关重要。我们将全面解析骨创伤术后康复护理的关键要点,掌握正确的康复方法。

一、术后初期护理

1、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是护理的首要任务。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能直接反映身体状况。术后短时间内,体温可能因手术创伤出现吸收热,一般不超过38.5℃,但若持续高热或伴有寒战,可能提示感染,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要关注伤口情况,伤口少量渗血属正常现象,但若渗血较多,或敷料被浸透,需及时更换并评估伤口愈合情况。若患者感觉肢体麻木、刺痛,或出现足趾、手指不能活动,皮肤苍白、发凉、青紫等血运障碍表现,可能是血管、神经损伤或包扎过紧,必须立即处理。

2、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是患者常见且困扰的问题。疼痛不仅影响患者情绪和睡眠,还可能抑制呼吸,导致肺部并发症。患者要主动向医护人员表达疼痛感受,准确描述疼痛程度。会根据疼痛选择合适的镇痛方式,及时反馈给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3、体位护理

合理的体位摆放有助于减轻伤口压力,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和关节畸形。术后根据手术部位和方式采取不同体位。

二、康复中期护理:循序渐进促功能恢复

1、饮食营养支持

充足的营养是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的物质基础。康复中期,患者饮食应遵循均衡、多样化原则。保证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奶制品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有助于伤口愈合,常见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对骨折愈合至关重要;要保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为身体提供能量,同时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

2、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恢复肢体功能的核心环节,但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过度训练造成二次损伤。术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开展训练。早期可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即在关节不动的情况下,肌肉进行收缩和放松运动,可预防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随着骨折逐渐稳定,可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膝关节屈伸训练、踝关节背伸跖屈训练等,从被动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每次训练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对于负重部位的骨折,如下肢骨折,需根据检查结果确定负重时间,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逐步进行。

3、并发症预防

骨创伤术后患者长期卧床或肢体活动受限,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积极预防至关重要。肺部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每天进行深呼吸训练,促进痰液排出;条件允许时,尽早坐起或下床活动。深静脉血栓形成也是术后严重并发症,尤其多见于下肢骨折患者。除早期进行肌肉收缩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外,可使用弹力袜、气压治疗等物理方法预防,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长期卧床还可能导致压疮,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更换体位,在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部等放置减压垫,预防压疮发生。

三、康复后期护理

康复后期,患者身体功能逐渐恢复,但仍可能面临因长时间患病导致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对恢复效果的担忧等。患者要正确认识康复过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通过科学康复能恢复正常生活。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但仍需注意一些细节。在行走和活动时,要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滑倒和摔倒;上下楼梯、外出活动时要有家人陪同,确保安全。对于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要避免过度屈曲、内收关节,防止假体松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向医生咨询适合自己的运动和生活方式,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