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是以救治危重症患者作为核心基础的医疗工作场所,其中所收治的患者类型往往较为复杂,也存在相对更多的护理隐患,如下将围绕ICU重症护理的隐患以及预防措施进行讲解分析。
常见的护理隐患
1.管道护理风险
ICU重症患者往往需要应用多种管道辅助治疗与病情监测,例如引流管、静脉置管、留置胃管等,此类管道的护理风险是ICU护理工作最为常见的隐患类型之一,管道可能由于固定不当、患者活动等因素导致脱落、误拔,或者由于不当拉扯导致感染、出血风险,例如存在谵妄、烦躁等问题的患者容易在一些属于看管的特殊时间段内自行拔除尿管、气管插管,或者在翻身、调整体位时由于固定位置不当、固定强度不牢导致管道滑脱。
2.感染风险
院内感染时医院医疗工作的重点关注指标,但在ICU重症患者的监护救治过程中,由于患者自身病情、免疫系统功能等多重因素影响,感染相关风险并发症仍然难以完全避免,常见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感染、侵入性操作导致的感染等,在相关研究数据中显示,ICU重症监护中心的患者感染率高于普通病房,所以需要更为严苛、更具针对性的感染防治手段。
3.用药与护理操作隐患
遵医嘱用药与护理操作时ICU重症患者的日常基础护理干预内容,但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其中也存在一些护理隐患风险,例如医嘱执行错误导致的用药错误、药物配伍不当、用药剂量偏差,或者护理操作的频率与细节把握不当导致并发症风险增加,例如机械辅助呼吸的患者接受负压吸引排痰护理操作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排痰频率,同时记录体液出入量,以防体液丢失过多,此时更多依靠护理工作者的护理经验,所以对于部分资历较浅、护理工作经验较少的工作者来说,护理操作也就存在潜在风险。
4.皮肤护理风险
ICU收治患者皆需要持续卧床休息治疗,但长时间的卧床也会造成不可避免的风险问题,压力下损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压疮、褥疮,常是由于长期卧床、不当体位护理以及营养问题所致。
预防措施与应对策略
1.护理工作制度的完善与优化
许多护理工作风险问题都可以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护理流程帮助降低风险概率,例如在管道护理工作中,建立完善的固定规范,要求所有护理工作者在每天交接班以及每次护理操作前后都进行一次固定检查流程,就可以极大概率避免管道滑脱、计划外拔管等风险问题的发生,又如在执行医嘱、日常用药过程中,严格执行双人核对的配置、用药过程,就能够从制度角度人为降低失误发生概率;此外,在各种侵入式操作时要求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并且进行相关监督,能够在一定程度内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护理培训与专业能力提升
对于临床工作来说,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了解前言医疗知识是需要在工作生涯中始终坚持的事情,要想提高ICU重症护理隐患的预防效果,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之一,可以通过周期性的专业培训与考核不断提升与精进专业能力,同时在护理管理工作中,也要做到同步匹配的工作压力缓解、工作量调整等工作,避免为医护工作者造成过大工作负担,由此也可辅助降低隐患事件的发生可能。
结束语
由上可见,在ICU重症监护中心的隐患风险问题中,发生与否往往与多方位因素有关,其中既包括一些无法避免的因素,例如患者疾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也包括一些能够认为改善、降低风险的因素,例如提高护理操作准确性、重视护理细节问题、完善护理工作制度等,整体来说,对于ICU重症护理工作者,所有护理工作都应当以患者为核心,通过提升专业技能、完善制度、优化流程与护理环境等方面措施,帮助构建低风险、零风险重症监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