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医生,听说……”——全科医生告诉你,那些刷爆朋友圈的“健康忠告”别再信了

时间 :2025-02-28 作者 :刘朋 来源:荣成市寻山街道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医生,听说熬夜会伤肝?”

酸性体质是不是容易得癌?”

宿便不清,百病缠身是真的吗?”

这些以“听说”开头的问题,每天都在上演。作为一名医生,我庆幸您懂得求证,但也无奈于这些谣言的强大生命力。

今天,就让我们用医学常识,一举击破那些流传最广的“健康忠告”。

1.谣言一:宿便是万病之源,排毒养颜必须清宿便!

这可能是养生领域流传最广、最“有味道”的谣言了。很多商家利用人们对“毒素”的恐惧,大肆宣传“宿便”的危害,声称它会附着在肠壁上,被身体反复吸收,导致皮肤暗沉、口臭、肥胖甚至癌症。

真相是医学上根本没有“宿便”这个概念!

我们吃下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剩下的残渣形成粪便,储存在结肠中,达到一定量后通过神经反射产生便意,然后被排出体外。这完全是正常的生理过程。所谓的“宿便”,不过是商家为了推销清肠茶、排毒产品而创造出的伪概念。

人体的“肠子”没那么脏:肠道内壁非常光滑,并且会不断蠕动、分泌黏液,食物残渣很难长期“粘”在上面。

排毒”产品可能更“毒”:市面上很多清肠、排毒产品含有泻药成分(如番泻叶、大黄等),长期滥用会破坏肠道正常的菌群平衡和蠕动功能,导致“药物依赖性便秘”。也就是说,不吃它就拉不出,越吃肠道功能越差,得不偿失。

医生建议:

与其纠结“宿便”,不如关注真正的“便秘”。如果您超过3天没有排便,或排便费力、粪便干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

多喝水:每天保证1.5-2升水的摄入。

吃够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

坚持运动:运动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如果便秘问题严重,请及时就医,而不是迷信“排毒”产品。

2.谣言二: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多吃碱性食物能防癌!

这个理论听上去非常“科学”:人的体液有酸碱性,酸性体质会让细胞癌变,而癌细胞在碱性环境中难以生存。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水果(碱性食物),少吃肉类(酸性食物)。

真相是人体的酸碱度是极其稳定的,食物根本无法改变它。

我们身体有一套强大而精密的酸碱缓冲系统,主要由呼吸系统和肾脏负责调控,将血液的pH值严格维持在7.35-7.45之间的弱碱性。无论你吃的是“酸性”的肉,还是“碱性”的菜,这套系统都会高效工作,维持稳定。

酸性体质”是伪科学:任何偏离这个精确pH值范围的情况,都意味着严重的疾病状态(如酸中毒或碱中毒),需要立刻进行抢救,绝不是吃点东西就能调节过来的。

食物酸碱性≠体液酸碱性:食物的酸碱性是指其在体内代谢后最终产物的酸碱性,这与食物本身的味道无关(比如柠檬吃着是酸的,但属于碱性食物)。但如前所述,它对血液pH的影响微乎其微。

医生建议:

我们提倡多吃蔬菜水果,并非因为它们是“碱性食物”,而是因为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这些物质对预防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慢性病确实有益。保持均衡饮食,而不是为了一个虚构的“酸碱理论”而偏食。

3.谣言三:晚上11点不睡等于不要肝,熬夜会直接导致肝损伤!

真相是睡眠的规律和质量,远比“几点睡”更重要。

肝脏的修复与身体的生物钟有关,而非某个固定的时间点。真正重创肝脏的是病毒、酒精、乱用药和脂肪肝。长期作息紊乱确实会降低免疫力,间接影响全身,但绝非“熬夜=肝衰竭”。

医生建议:追求规律作息和7-9小时的优质睡眠。保护肝脏,请从戒酒、慎用药、控制体重做起。

4.谣言四:喝骨头汤能补钙,骨折了要多喝!

真相是喝汤补钙是幻觉,补进去的更多是脂肪和嘌呤。

骨头里的钙极难溶解到汤里,那锅诱人的奶白色浓汤,其实是脂肪乳化的结果。一大碗骨头汤的钙含量,远不如一杯牛奶。对于需要控制血脂和尿酸的人来说,更是负担。

医生建议:高效补钙请选择牛奶、酸奶、豆腐和深绿色蔬菜。同时,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为钙吸收“神助攻”。

5.结语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辨别健康谣言是一种必需的能力。请记住一个简单的原则:任何将单一食物或行为“神化”或“妖魔化”的说法,都值得警惕。健康,是一项源于均衡营养、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的系统工程,没有捷径。下次再“听说”时,请先问问您的医生。让科学,成为您最可靠的健康顾问。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