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突发性耳聋不是“上火”!这些误区千万别踩

时间 :2025-02-21 作者 :韩晓攀 来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中心医院耳鼻喉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耳朵突然听不清,一定是上火了,多喝点凉茶就好!”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但突发性耳聋真的只是“上火”这么简单吗?实际上,这是一种需要紧急干预的耳科急症,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一、突发性耳聋不是“小毛病”,延误治疗后果严重

很多人认为“耳朵突然听不见”是小事,忍一忍或自行用药就能恢复。但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耳鼻喉科的急症之一,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通常单侧耳朵受累,可能伴随耳鸣、眩晕等症状。

突聋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病毒感染、内耳微循环障碍、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如果把内耳的毛细胞比作钢琴的琴键,突聋就像琴键突然断裂——毛细胞一旦死亡就无法再生,听力损失也将永久存在。研究显示,突聋发病后7-10天是黄金治疗期,若延误超过1个月,听力恢复的可能性极低。门诊中常见这样的遗憾案例:有位程序员因工作压力大突然左耳听不清,以为是熬夜“上火”,自行喝凉茶一周未见好转才就医,经检查确诊为重度突聋,虽经治疗仍遗留永久性听力损伤,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二、这些“土方子”别再用了!当心加重病情

面对突发性耳聋,民间流传着不少“急救偏方”,但这些方法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病情,甚至掩盖真实病因。

喝凉茶降火”:延误治疗时机

在广东地区,许多人将突发性耳聋归因于“上火”,急着喝凉茶、吃苦瓜、喝绿豆汤“降火”。实际上,90%以上的突聋与“上火”无关,盲目喝凉茶无法改善内耳微循环或抑制病毒,反而因拖延时间导致毛细胞不可逆损伤。有位患者在突发耳鸣耳聋后自行喝了一个月凉茶,最终因听力损伤不得不佩戴助听器。

按摩耳朵通经络”:可能损伤鼓膜

有人认为按摩耳屏(耳朵前方的小突起)、捏鼻子鼓气能“疏通经络”恢复听力。实际上,突聋多由内耳缺血引发,外力刺激可能引起局部肿胀、疼痛或鼓膜损伤。曾有患者用力按压耳屏试图缓解耳鸣,结果导致鼓膜穿孔,需手术修补。

输液扩张血管”:不当用药风险大

部分患者自行使用丹参滴丸、血栓通等“活血化瘀”药物,甚至到诊所输液“通血管”。然而,突聋的治疗需严格遵循指南,随意输液可能引发药物过敏或电解质紊乱,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当用药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三、突发性耳聋的正确应对方法

确诊突聋后,规范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改善微循环药物为主,部分患者需联合高压氧治疗或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

第一时间就诊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与就诊时间密切相关。黄金期为发病后72小时内,越早接受规范治疗,听力恢复的可能性越大。建议出现以下症状立即就医:单侧耳朵突然听力下降(如听不清手机铃声、电视声音);伴随耳鸣(“嗡嗡声”或“蝉鸣声持续不断”);眩晕、恶心呕吐(提示内耳病变累及平衡器官)。

规范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突聋治疗的核心药物,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耳后注射或鼓室注射给药,需严格按医生剂量和疗程使用。不少患者用药3天后自觉听力“没变化”就自行停药,结果错过治疗窗口期。实际上,激素治疗需持续5-7天,并且需停药时应逐步减量,突然停药可能导致反弹。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熬夜:长期睡眠不足会诱发内耳血管痉挛,加重缺血缺氧;

控制情绪:焦虑、压力大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收缩内耳血管;

防噪声刺激:发病期间远离施工噪音、音乐节等强声环境,防止听力二次损伤。

三、结语

突发性耳聋不是“上火”,更不是“休息几天就能好”的小问题。它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听力保卫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挽救听力的关键。如果出现单侧听力突然下降、耳鸣或眩晕,请放下“多喝凉茶”的侥幸心理,立即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记住:您的每一次及时行动,都可能让耳朵“重获新生”;每一次科学应对,都是对生活质量的有力捍卫。愿大家都能拥有清晰的聆听,拥抱有声的精彩生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