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从蛋白尿到肾衰竭:中医如何阻断肾病的“步步惊心”

时间 :2025-02-21 作者 :韩香 来源:平阴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早期信号之一,当尿液中出现蛋白,就像身体亮起了“红灯”。如果任其发展,蛋白尿可能一步步将患者推向肾衰竭的深渊。在这场与肾病的“拉锯战”中,中医凭借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手段,为阻断病情进展提供了新思路。

蛋白尿背后的中医解读

在中医理论中,蛋白尿的产生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肾主藏精,脾主运化,肺主通调水道,三者协同维持体内水液和精微物质的正常代谢。当肾脏封藏失职、脾脏运化无力、肺气宣降失调时,原本应藏于体内的精微物质(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蛋白质)就会随尿液流失,出现蛋白尿。从中医辨证角度看,常见证型包括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湿热内蕴、瘀血阻滞等。比如,脾肾气虚者常伴有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等症状;湿热内蕴者可见尿液浑浊、口苦口黏、舌苔黄腻等表现。

中医阻断肾病进展的“三大法宝”

1.中药汤剂:精准调理脏腑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开具个性化的中药处方。对于脾肾气虚型患者,常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药物,以健脾益气、补肾固摄,增强脾肾对精微物质的固摄能力;气阴两虚者,会配伍太子参、麦冬、地黄、山茱萸等,补气养阴;针对湿热内蕴型,采用茯苓、泽泻、黄柏、薏苡仁等清热利湿;瘀血阻滞者,则加入丹参、川芎、益母草等活血化瘀之品。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汤剂不仅能降低尿蛋白水平,还能改善患者整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肾功能恶化。

2.中医外治:多途径协同增效

除了口服中药,中医外治法也是阻断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

-穴位贴敷:选取肾俞、脾俞、关元等穴位,将具有补肾健脾、利水消肿功效的中药制成膏剂贴敷,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渗透,调节脏腑功能。例如,用黄芪、附子、肉桂等药材贴敷,可温补肾阳,增强肾脏气化功能。

-中药灌肠: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药灌肠是常用方法。大黄、牡蛎、蒲公英等药物经肠道吸收,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减轻肾脏负担,改善肾功能。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无法耐受口服药物或肠道排毒功能较弱的患者。

-针灸治疗: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位,能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研究表明,针灸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肾脏血液循环,对降低蛋白尿有一定辅助作用。

3.整体调理:饮食、情志与生活方式干预

中医倡导“三分治,七分养”,重视饮食、情志和生活方式对肾病的影响。

-饮食调养:强调“清淡、均衡”原则。建议患者减少盐的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适量食用具有健脾补肾作用的食物,如芡实、黑豆、山药等;对于水肿明显者,可食用冬瓜、赤小豆等利水消肿。同时,根据蛋白尿程度和肾功能状况,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过量加重肾脏代谢压力。

-情志调节:中医认为“七情内伤”可致病,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脏腑气机,加重病情。通过心理疏导、冥想、太极拳等方式,帮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调节机体气血运行,增强抗病能力。

-生活起居:倡导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注意保暖,预防外感邪气入侵。适当运动,如八段锦、散步等,以促进气血流通,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从蛋白尿到肾衰竭,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中医凭借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通过中药内服、外治以及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在阻断肾病进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肾病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患者需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定期复查,坚持规范治疗和调养,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肾脏功能,远离肾衰竭的威胁。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