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谈谈门诊护理工作中,与患儿家属的沟通艺术

时间 :2025-02-14 作者 :徐利利 来源:滕州市妇幼保健院(滕州市儿童医院)门诊部(门诊分诊)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医院门诊是一个充满焦虑和紧张的地方,患儿的哭闹、家长的担忧,连门诊的空气都紧绷着。护理人员是患儿家长接触最多且频繁的群体,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掌握高效且温暖的沟通艺术,不仅可消除紧张氛围,还可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那么本文就带领你解锁这些实用的沟通技巧。

一、护理人员需要做到以情动人,建立良好的信任桥梁

针对心急如焚的患儿家长,护理人员要做到共情表达。当家长抱着哭闹不止的孩子,满脸焦急的状态时,护理人员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再附上一句“我特别理解您现在的心情,孩子生病做家长的是最心疼、最操心的”,那么瞬间就可以拉近与患儿家长的关系。这就为患儿家长和护理人员搭建了一座信任的桥梁,进而确保后续更好的交流沟通。

在倾听家属倾诉时,需要保持全神关注,不时的给予患儿家长回应,可以用“我明白”、“嗯嗯”等语言对家长进行反馈,让其感到被重视,千万不可一遍操作一遍敷衍,那样会让家属感到不被尊重,进而出现抵触情绪。

二、巧妙使用语言,将专业术语转变为通俗化

护理工作涉及到大量专业的知识,与患儿家长交流时,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积极向家长解释雾化治疗的原理,如“通过雾化装置,可以将药物分散为微小的雾滴或微粒,让其悬浮在气体中,通过呼吸道、肺内,实现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家长可能听得直迷糊。换成“就像给宝宝的小气管洗个舒服的药水澡,将气管中脏东西、病菌全部冲掉,这样宝宝就可以顺畅呼吸啦”,家长一下就了解了。

针对用药情况,可以选择生动的方式进行详细讲解。告知家长“这个退烧药在宝宝体温>38.5℃时服用,如同消防员灭火一样,第一时间实施降温,进而防止‘小火苗’变成‘大火’”,这样的形象比喻,可以让家长更好的记住主要信息。

三、灵活应对,积极化解冲突、矛盾

在门诊中,诊疗高峰期、排队等待时间均属于常见的情况,家长会因小儿哭闹、病情未确定,极易发生不满情绪。这时,护理人员可以对家长给予主动安抚,“今天来看病的小朋友比较多,大家都久等了,真是辛苦了!请放心,我们正好加快速度,争取尽快为小朋友看上病。”真诚的道歉、有效的沟通及明确的解决方法成为缓解家长焦虑情绪。

如遇到对护理操作存在质疑的家长,不要急于辩解,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询问:“您是否有什么顾虑?可以跟我讲讲吗?咱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采用平和的态度和开放的沟通方式,消除家属存在的疑虑,避免出现矛盾升级。

四、合理使用非语言沟通,积极传递温暖

除语言外,在沟通中肢体语言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与患儿交谈时,护理人员可以蹲下来与患儿平视,轻抚孩子的头部,或递上小贴纸,这些小举动都可以让孩子放下戒备,让家长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爱心。

在与患儿家长进行交流时,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姿态,身体可以微微前倾,保持倾听、关注的态度。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温暖的微笑,积极传递自身给予的关怀,让家长在焦虑情绪中感受到温暖。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与患儿家属沟通十分关键,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能。可以通过通俗、真诚共情的表达,灵活的使用非语言沟通技术,护理人员使沟通变得更有效果和温度,为患儿、家长营造一个安心、舒适的就医环境,确保护理工作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完成。

总而言之,在门诊护理这场“大戏”中,幽默风趣的沟通成为最厉害的“武器”。它可以把焦虑转变为欢声笑语,将矛盾化为理解,让护理工作充满温度和欢乐。在面对患儿家长时,护理人员需要大胆展示自身沟通魅力,成为“沟通达人”!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