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家庭用药的常见误区

时间 :2025-02-14 作者 :崔绘芝 来源:滕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西药房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很多人出现不适会在家中自行用药缓解,但是不合理用药不仅无法促进症状好转,甚至还会对机体造成损害,接下来就讲一讲家庭用药中常见的误区,保证大家的用药安全。

1、误区一:选药仅凭感觉

凭感觉用药是家庭用药最常见的误区,还有很多患者认为自己“久病成医”,对各种药物的疗效和身体非常了解,因此在身体出现不适时就会自主用药,按照以往的经验判断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比如有些人经常感觉胃痛,以为是胃病从而选择镇痛药物或胃药,但有可能这种疼痛并不是因为胃病引发的,就有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胰腺疾病等被延误诊断和治疗,严重的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2、误区二:一生病就吃药

有些人稍有不适就会用药,希望快点改善症状。但其实人体是有很强的治愈能力的,如果是比较轻症的感冒推荐先多喝水、多休息并且补充营养,促进身体自愈。如果太早的服用药物反而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长此以往免疫力下降,会发现经常生病,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3、误区三:药物越贵越有效

药物的疗效与价格其实没有很大的关系,药物价格与原材料成本、工艺复杂程度、专利保护等因素有关,但这些并不代表药物具有很好的效果。药物疗效与药物成分、作用机制、是否对症用药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是否对症最为关键。因此家庭用药中不需要追求贵,要追求对症,如果拿不准就要及时的到医院诊治,才可以促进症状快速消退。

4、误区四:存药越多越好

存药的习惯其实是不可取的,当然也并不是存的越多越好。药物都是有保质期的,即便是药物未开封一旦超过保质期药效也会降低,甚至会有不良反应。并且如果大量的存药而人们对各种药物并不熟悉,就有可能发生错服、误服的问题,影响用药安全。

5、误区五:吃药越多越好

很多人在用药时都会有几种药物搭配服用的情况,认为好几种药一起吃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但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吃药过多可能会造成重复用药,引发药物使用过量。虽然是不同的药物但可能会有相同的成分,如果某一种成分使用过量就会引发不良反应,而且各种成分之间会相互影响,并不一定会发挥协同的效果,可能两种成分相互影响会抵消疗效、产生不良反应或影响药物机体代谢,给机体反而带来极大的负担。

6、误区六:成人药减量给孩子吃

很多家长觉得某个药效非常好,就会将药物减量给孩子服用,这种用药其实是非常危险的。由于孩子的机体器官发育不完善,对于药物的代谢、排泄以及耐受程度与成人有非常大的差异,即便药物减量使用孩子也有可能无法耐受,从而引发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甚至会给孩子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因此孩子家庭用药一定要谨慎小心,不熟悉的药物不吃,成人坚决不可给孩子使用。

7、误区七:频繁更换药物

有句俗话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病去如抽丝。任何一种药物使用后总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消退症状,没有药物可以达到消除疾病的效果。但是很多患者很着急想要病情好转,用药24小时后症状无改善就认为使用的药物效果不佳,从而更换另外一种药物服用,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而且用药方法也是很危险的。药物进入人体后通过代谢发挥药效需要一段时间,如果频繁的更换药物就会造成用药混乱,引发不良反应,还会造成人体对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给疾病治疗造成困难。

8、误区八:滥用抗菌药和消炎药

    很多人一生病就会吃消炎药,实际上生病的原因非常复杂,如果在不明确病因的基础上就使用抗菌药物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还会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肝肾功能造成损伤,甚至会引发机体对抗生素、抗菌药物、消炎药的耐药性,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要谨慎。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