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与护理要点

时间 :2025-02-14 作者 :代瑞芹 来源:曹县安蔡楼中心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与护理愈发重要,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精准的监护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关键依据。因此,本文探讨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与护理要点,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帮助。

1呼吸衰竭概述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患者静息状态下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进而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按病因,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按发病急缓程度,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2呼吸衰竭监护手段

2.1 呼吸系统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呼吸衰竭时,患者呼吸频率常增快且节律不规则,如潮式呼吸、点头呼吸等。留意患者呼吸困难的形式,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上气道阻塞,呼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下气道阻塞,混合性呼吸困难,多由肺部病变广泛引起。通过指脉氧饱和度仪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SpO₂),一般维持在90% - 95%,若下降则提示缺氧加重,需及时调整氧疗方案。动脉血气分析是精准评估手段,可测定血液中的氧分压(PaO₂)、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pH值等指标,PaO₂低于 60mmHg,PaCO₂高于 50mmHg,说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动态监测患者血气变化,有助于了解呼吸衰竭的类型及严重程度。

2.2 循环系统监测

持续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患者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影响心脏电生理稳定性,引发室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呼吸衰竭患者,必须实施循环系统监测。

2.3 神经系统监测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果呼吸衰竭患者从清醒逐渐转为嗜睡、昏迷,说明可能存在二氧化碳潴留,极易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对大脑的抑制作用,或是患者缺氧导致脑组织损伤,出现意识障碍,提示病情危重,需紧急处理。

3呼吸衰竭护理要点

3.1 氧疗护理

根据呼吸衰竭类型和程度选择氧疗方式,鼻导管吸氧适用于轻中度缺氧患者,氧流量1 - 2L/min;面罩吸氧分为普通面罩和储氧面罩,普通面罩氧流量4 - 6L/min,储氧面罩适用于重度缺氧患者。氧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呼吸状况及氧疗效果,警惕氧疗并发症,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可能引发氧中毒。

3.2 呼吸机护理

呼吸机管道连接与固定要确保无扭曲、受压,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器使用与维护需注意湿化温度(34 - 36℃)和湿化液量,防止气道干燥或湿化过度引发感染;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状况调节呼吸机参数,密切观察有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感染迹象,做好气道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严格无菌操作进行吸痰。

3.3 呼吸道护理

依据病变肺叶部位,实施相应引流体位,借助重力作用促使分泌物排出,每次引流15 - 30 分钟,每日2 - 4 次;胸部物理治疗,如胸部叩击,在患者呼气时,用空心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叩击胸部,频率适中,每次5 - 10 分钟;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吸气后屏气3 - 5秒,用力咳嗽,以产生足够气道压力和气流将痰液排出,痰液黏稠者配合雾化吸入,常用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等药物雾化,稀释痰液、减轻气道炎症,促进排痰。

3.4 心理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主动沟通交流,用通俗语言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同时关注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做好沟通工作。此外,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知识、自我护理方法、康复锻炼等内容,指导正确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出院时告知家庭氧疗注意事项、定期复查时间及指标、预防呼吸道感染方法等,帮助患者自我管理,预防呼吸衰竭再次发作。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