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家长或准妈妈在孕期检查或孩子体检时,一听说“肾积水”就会感到紧张和担忧。肾积水到底是什么?宝宝患了肾积水会有什么表现?这种情况严重吗?需要怎么处理?针对这些疑问,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小儿肾积水,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和应对。
1.什么是小儿肾积水?
小儿肾积水是指肾脏内产生的尿液因排出不畅而在肾盂内积聚,导致肾盂扩张,影响肾脏正常功能。正常情况下尿液由肾脏产生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排出体外。当输尿管、膀胱等部位发生狭窄、阻塞时就可能引发肾积水。多数小儿肾积水为先天性原因,呈现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也有部分是继发性的,由结石、感染引起。随着产前超声技术发展,很多孩子在胎儿期就能被发现肾积水,但是否需要治疗还需进一步评估。
2.小儿肾积水有哪些表现?
小儿肾积水在轻度时多无明显状况,一般发现于产前或体检B超中。随着积水程度的加重,部分患儿会出现一侧或双侧腰部的隐痛或胀痛,腹部也可能逐渐隆起,甚至可触及包块;同时,一些孩子可能表现出排尿异常,如尿频、尿急、排尿时哭闹、尿液颜色加深甚至带血,这些变化常提示泌尿系统可能已经发生感染。若感染反复发生,还会导致患儿出现间断性发热。婴幼儿年纪较小、尚不能清楚表达不适,若出现频繁哭闹、不愿吃奶、容易呕吐或体重增长缓慢等状况,需要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就医,进行泌尿系统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肾积水及其严重程度。
3.肾积水会带来哪些危害?
如果小儿肾积水长期存在且没有及时治疗,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多方面影响。尿液滞留容易引发细菌感染,孩子可能反复出现高热、寒战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严重时感染可能扩散至全身,导致败血症。肾积水对肾脏产生持续压力,逐渐损伤肾组织,导致肾脏萎缩和纤维化,肾功能下降。肾功能受损后,孩子可能表现出乏力、食欲减退以及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肾积水还可能造成肾结石,结石阻塞尿路会加重积水和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治疗难度。如果不加干预,部分患儿成年后甚至可能出现尿毒症,危及生命健康。
4.小儿肾积水一定要治疗吗?
并非所有小儿肾积水都需要立即治疗。轻度肾积水、无症状且肾功能正常的患儿,可以采用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发展。部分轻度积水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可逐渐好转甚至自行消失。若积水中度以上,或出现反复尿路感染等表现,则需要积极干预。治疗方式根据积水原因及严重程度决定。有些先天性梗阻必须借助手术纠正,延误可能导致永久性肾损伤。
5.小儿肾积水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式主要依据积水的严重程度及病因决定。轻度积水、无症状者多数采取“定期随访+影像监测”策略。若因感染引发积水,会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若确诊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梗阻等,则需采用手术解除阻塞,恢复尿液通畅。目前微创技术如腹腔镜手术已较普及,创伤小、恢复快。需要注意手术后通常需继续定期复查,确认积水是否缓解,肾功能是否恢复。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以保护孩子肾脏长期健康。
6.家长日常应该注意什么?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关注孩子泌尿健康。孕期需要定期产检,发现胎儿肾积水时按时复查,必要时出生后及时评估。出生后还需注意孩子是否有反复发热、尿频尿痛等症状,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建议下定期复查B超,观察积水变化。并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很重要:鼓励孩子多饮水、养成规律排尿习惯等。家长需理解,肾积水不可怕,关键是密切观察并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处理,避免病情恶化。
总之,多数轻度肾积水无需紧急干预,但一定要规范随访,防止病情恶化。对于中重度肾积水,尤其有症状的患儿,及时治疗可以保护肾脏功能,避免严重并发症。家长朋友们应保持冷静,配合专业医生做好检查和治疗,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