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是创伤骨科一种常见、多发且严重的疾病。由于现代社会高速交通及工具的普及,开放性骨折发生趋向复杂化、严重化,由于可能出现难治性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其护理技术的关注度也在逐步上升。开放性骨折附近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在愈合过程中需要严格护理,稍有不慎就有万劫不复的风险,往往导致如感染、骨髓炎等复杂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在面对开放性骨折时,要怎样做到准确、科学、周密并且有效地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力图从概念、病因、症状、诊断、护理等方面进行细致讲解,希望能为开放性骨折伤口的护理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一、概念
开放性骨折,即骨折伴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伤破裂,使骨折断端和外界相通,是创伤骨科临床上一种常见、多发且严重的疾病。
二、病因
开放性骨折的发生机制是暴力使骨头中断后穿出皮肤、或是表面覆盖的皮肤及软组织受到暴力破坏与骨折端相通而形成的。导致开放性骨折的原因有:高处坠落、车祸等高能量损伤以及直接暴力、跌倒等。
三、症状
开放性骨折的全身性症状可有发热,一般是由于损伤吸收或感染发热引起;严重的开放性骨折由于大量失血、剧烈疼痛等原因,可引起休克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应加以重视。局部的症状有骨折端伤口出血、肿胀、疼痛以及肢体畸形、异常活动等骨折特有体征。
四、诊断
开放性骨折的诊断首要是通过X线、CT、MIR等影像手段来明确骨折情况,其次是根据皮肤软组织的损伤情况来进一步明确诊断。临床上,根据骨折端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严重程度,可将开放性骨折进行三级分类,分别是:1度:皮肤被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 2度:皮肤被撕裂、碾碎,皮下组织、肌肉中等程度损伤;3度:严重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损伤,常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五、伤口护理
1.保持伤口清洁:开放性骨折伴随着外露的伤口,细菌易进入体内导致感染。因此,保持伤口清洁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在处理伤口前应进行手部清洁,并佩戴无菌手套和面罩。用生理盐水轻柔地冲洗伤口来清洁周围的皮肤。要避免用力擦拭伤口,以免进一步损伤组织。
2.覆盖伤口:在清洁后,应将伤口覆盖,以保护其免受进一步的污染。使用无菌的敷料,充分覆盖伤口,并用透明胶带或绷带固定。如果伤口有出血,可以先用消毒纱布进行压迫控制出血。
3.应用适当的药物:在覆盖伤口后,可以使用我们的中医特色:消毒伤科黄水湿敷,运用中医中药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促进伤口愈合。抗生素药物可以防止和治疗感染,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可以是口服或静脉注射的形式,具体的用药方案应根据伤情和医生的建议确定。
4.活动前戴口罩和手套:当进行伤口处理和更换敷料时,护理人员应佩戴口罩和手套,以防止细菌和微生物进入伤口并防止交叉感染。
5.定期更换敷料:开放性骨折的伤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以清洁和促进愈合。根据伤口的程度和状况,医生会指导敷料的更换频率。在更换敷料时,要注意保持伤口周围的清洁,并检查是否有任何新的感染迹象。
6.营养支持:骨折伤口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护理人员应监控伤者的饮食状况,忌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并确保他们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骨骼的修复。
此外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护理人员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密切观察伤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包括发热、红肿、疼痛加剧等迹象;帮助伤者控制疼痛,可以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密切注意伤肢肿胀、血运、肤温、感觉情况,注意保暖,一旦受凉就会影响血运及伤口的愈合;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伤者应对不适和焦虑情绪。
以开放性骨折为例,对病情执行详细的诊断、护理和提供必需的康复阶段护理,有助于病人康复和搞好护理的关键。同时,做好开放性骨折伤口的护理,保证病人追踪康复进程并且防止并发症,充分发挥医护工作人员劳动智慧,提高精神状态,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