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的影像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具有无痛苦、无创伤、无辐射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然而,随着超声应用范围的扩大和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改进,许多人担心超声检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从而限制了超声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
超声的应用范围
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全身各脏器的检查,超声波是比较宽泛的概念,是指一种超过正常人所听到的声音频率的声波,而医学影像使用的超声波包含着A超、B超、D超、M超等等,而目前在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是B超。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B超的发展已经从黑白B超发展到二维彩超、三维彩超和四维彩超,因此超声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超声波可以应用于人体的浅表器官的检查,例如甲状腺、乳腺、睾丸等等,还经常用于心脏及腹部器官的检查,如肝、胆、胰、脾。
2、超声检查:主要有二维、三维超声检查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造影等。可以检查脏器和血管,通过仪器所反映的特点,结合解剖学知识、病理变化等进行分析,诊断有无病变的器官。杀菌消毒,通过超声波的机械、空化作用、热效应的生物学效应,可以进行超声波清洗、杀菌等。
3、药液雾化:如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很难利用血流将药物送到病灶,这时就可以利用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将药液雾化,让患者吸入,提高疗效。
4、碎结石:利用超声波巨大的能量,可以使体内的结石因剧烈震动而破碎,使之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减缓病痛,达到治愈的目的。
5、高强聚焦超声(HIFU)无创外科治疗肿瘤:高强聚焦超声(HIFU)这是一被视为“21世纪无创治疗肿瘤的新技术”,所谓HIFU无创外科是指对低MHz频率的超声波束在人体外进行聚焦,声波以体表可以耐受的低强度进入人体,而在体内靶组织(如肿瘤)上聚焦,短时间超声辐照即可使靶组织温升到65度以上,致其急性热坏死,以后在慢慢被吸收,完全不伤及周围正常组织,故称为超声切除或消融。
超声检查的安全性
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的影像检查方法,人体组织对超声能量有比较大的吸收本领,使自身温度升高,但由于诊断超声因强度低,不会造成人体组织温度的明显升高,因此它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但热效应也可以用于治疗,如高强度聚焦超声用以治疗肿瘤。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超声检查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超声检查的安全性已有了较充分的认识,因此不需要过于担心。
超声波在人体内的作用原理
超声波通过人体组织时,会产生振动。振动会引起人体内部液体或气体的物理变化,从而影响其折射率,导致回声强度发生变化。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高穿透能力,通过声束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各种组织声阻抗不同的分界面上产生反射,反射回声被探头接收后再构成声像图,反射是超声诊断的主要物理原理。超声波在人体中传播时,它会产生回声,回声强度取决于声波的频率。如果超声波频率越高,它就越接近于声波,它就会更强地被人体吸收。背向散射回声被接收后,可供分析组织器官的内部结构特性,这也是超声诊断的重要物理原理。
超声波对人体组织器官的影响
超声波对人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声振动属机械能,超声在生物组织中传播,机械能表现为声压及力作用于生物组织,也可引起组织损伤。
2、超声波在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因为超声波能量较大,会破坏细胞膜,从而使细胞内部物质产生氧化反应,从而引起细胞死亡。
3、超声波对人体组织器官还可能产生热效应。在临床上,超声检查会引起局部组织发热不适症状,这种热觉现象在体内高热物体存在的情况下比较常见。
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超声设备性能的不断完善,超声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超声检查已成为一种安全、无痛苦、无创伤、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这是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无法替代的。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超声检查也有其局限性,在某些情况下不能代替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因此,当在临床上需要使用超声检查时,我们应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超声检查方法。
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成像将在更多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积极研究和探索超声成像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