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基层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

时间 :2025-02-07 作者 :​ 来翠翠 来源: 广饶县花官中心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在日常生活中,感冒咳嗽呼吸道感染类疾病很常见。其实,大多数患者呼吸道感染都是病毒引起的,用抗生素还可能带来副作用,让细菌越来越“聪明”,变成难治的耐药菌。抗生素不是万能药,合理使用,才能真正守护健康。

一、分清呼吸道感染:病毒作怪还是细菌捣乱?

1.病毒性感染

病毒性感染通常来得比较快,症状以发热、咳嗽、喉咙痛为主,虽然不舒服但整体来说不算特别严重。患者的体温一般升得比较快,可能会有点高但持续时间不长,很快就会慢慢退下来。同时,全身的感觉也会比较明显,会出现浑身酸痛等情况,咳痰的症状不算特别重,并且痰大多是清的或者有点黏,颜色浅看不出脓性的样子。在查血的时候,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基本正常或稍微低一点,淋巴细胞比例会高一些,炎症指标没什么特别大的变化,病程一般维持在一周左右,靠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慢慢恢复,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

2.细菌性感染

细菌性感染的发病过程可能没那么急,但体温容易持续偏高,常常会有发冷、出汗,发烧波动大,且不易退烧的情况。患者呼吸道的痰多且黏稠,颜色偏黄或偏绿,咳起来比较费劲,患者还会感觉胸闷、喘不过气。在血液检查时,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占比增多。在拍胸片时,肺部常能看到一块块范围不大的清晰阴影,说明有炎症渗出。

二、抗生素用得巧,感染好得早:基层医生实用秘籍

1.找准感染源,别让用药跑偏

找准感染源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环节,只有弄清楚到底是哪种病原体在作怪,才能对症下药,避免乱用抗生素,减少患者的耐药风险。医护人员判断感染类型需要结合多方面信息,进一步确认感染源,并借助胸片或CT检查,进一步了解病情发展的阶段。利用以上手段,把感染的原因搞清楚,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确保用药及时有效,也让患者恢复得更快。

2.选对抗生素,吃药打针有讲究

不同抗生素的作用范围和吸收速度,在患者身体里的分布情况不一样,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的感染类型,以及患者自身情况合理搭配药物,才能让治疗更加有效。患者轻度感染可选择口服药,使用方便效果也更好;严重感染或有吸收问题的患者,医护人员要采用静脉用药,能够快速达到需要的血药浓度。同时,在选药时医护人员需考虑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代谢方式,肝脏或肾脏功能是否正常,避免药物积累带来副作用。此外,用药的频率和疗程长度要根据患者的反应适时调整,既不拖延病情也不让用药过度。

3.高风险人群多留心,用药更安心

高风险人群在用抗生素时,医护人员需关注用药的安全性,合理安排才能降低并发症的概率,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像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由于免疫力较弱,所以用药时反应差别比较大,医护人员不能套用常规方案。在选择抗生素时,不要只看抗菌效果,还要考虑药物副作用,应尽量选用安全性高的药物。在剂量安排层面,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肝肾脏的功能来调整,防止药物积累带来副作用,并结合治疗反应和检查数据,动态优化用药方案,让治疗过程变得既高效又安全。

4.加强患者宣教,提升依从性

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做好患者宣教能够提升用药的依从性,避免随意停药等行为影响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把感染真正控制住。让患者清楚认识感染的类型和抗生素的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知道为什么要按时按量服药。宣教内容层面,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来调整,结合个人病情,具体解释药物选择的原因,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同时,宣教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面对面讲解,也可以用宣传资料或电子媒介反复强化,确保每位患者都能理解透彻。

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治病,滥用了会让病菌越来越难对付。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既关乎个人健康也关系到全社会抗药性防控。基层医生是抗生素使用的守门人,科学规范用药,从每一位患者做起,共同守护健康未来。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