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手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切菜时不小心切到手、关门时夹到手指、工作中被机器挤伤等,这些意外总是防不胜防。手,作为我们与外界交互的重要部位,一旦受伤,不仅会带来疼痛,还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掌握手外伤的紧急处理知识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听听骨科医生在第一时间给出的建议。
常见手外伤类型
切割伤
这是最为常见的手外伤之一。通常由刀具、玻璃等锋利物品造成。伤口一般较为整齐,但如果伤口较深,可能会损伤血管、神经和肌腱。比如在厨房做饭时,稍不留意,菜刀就可能切到手指,导致出血。
挤压伤
多因手部受到重物挤压所致,像关门时手指被门缝夹到,或是在工厂车间被机器部件挤压。这类损伤除了皮肤损伤外,还可能引起骨折、关节脱位,内部组织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热压伤
因手部受到高温物品挤压所致,像在工厂车间被高温机器部件挤压。这类损伤除了皮肤损伤外,还可能有烫伤,表皮和皮下组织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刺伤
常由钉子、针、木刺等尖锐物体刺入皮肤造成。伤口虽小,但由于刺入物可能携带细菌,容易引发感染,尤其是深部刺伤,感染风险更高。
撕脱伤
手部皮肤、皮下组织等被暴力撕脱,比如长发卷入运转的机器中,导致头皮连同手部皮肤被撕脱。这种损伤往往较为严重,对组织的破坏较大。
紧急处理步骤
现场急救
立即止血:这是手外伤处理的首要步骤。如果伤口出血较少,可直接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持续按压数分钟,一般出血即可止住。若出血较多,可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将纱布或毛巾折叠成厚垫,覆盖在伤口上,再用绷带或布条适当加压包扎。但要注意,包扎力度以能止血为宜,不可过紧,以免影响手部血液循环。
清洁伤口:在出血初步控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如果没有生理盐水,也可用干净的清水冲洗。冲洗的目的是去除伤口内的泥沙、异物等,减少感染的风险。热压伤后要注意局部降温,防止损伤扩大。但要避免用力擦洗伤口,以免加重损伤。
固定受伤部位:如果怀疑有骨折或关节脱位,应尽量避免受伤部位的活动。可以用木板、硬纸板等简易材料对手部进行固定,固定范围应超过受伤部位的上下关节,以减轻疼痛并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例如,手指骨折时,可将相邻的健康手指与受伤手指用绷带捆绑在一起,起到固定作用。
送往医院
在完成现场初步处理后,应尽快将伤者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在送医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受伤部位的稳定,避免颠簸。
医院处理
详细检查:医生会对手部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伤口情况、手指活动功能、感觉是否正常等,必要时还会进行X 光、CT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骨折、肌腱损伤等。
伤口处理:医生会对伤口进行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然后根据伤口的大小、深度、污染程度等决定是否缝合。对于较深的伤口,可能还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感染。
骨折处理:如果存在骨折,医生会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术后康复:手部受伤后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在伤口愈合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部功能锻炼,以恢复手部的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康复训练的时间和强度因人而异,一般需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预防手外伤的小贴士
1.在进行家务劳动、手工制作或操作机器设备时,要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
2.使用刀具、剪刀等锋利工具时,要注意光线充足及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意外发生。
3.在可能存在危险因素的工作环境中,要佩戴合适的防护手套,如在工厂车间、建筑工地等。
4.家中有儿童的,要将危险物品放置在儿童不易接触到的地方,防止儿童意外伤害。
总之,手外伤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但通过正确的紧急处理和及时的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手部的功能。希望大家通过本文,能掌握手外伤的紧急处理知识,在遇到意外时能冷静应对,保护好我们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