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老年人如何预防骨折:日常生活中的防护小技巧

时间 :2025-01-24 作者 :孔令爱 来源: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跌倒是老年人可预防性伤害、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导致跌倒后容易引发骨折。骨折不仅会带来生理上的不适,还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易骨折的原因包括肌腱硬化和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肌腱功能衰退,导致活动能力下降,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全身性疾病,骨脆性增强,增加骨折发生率。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椎体和髋部骨折,常导致老年人高伤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关注老年人的骨科健康和防护措施对提高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骨折后的症状表现

中老年人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主要由于骨质脆弱,易发生骨折,且骨折后的恢复周期较长,常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可能留下后遗症。

1局部表现:骨折部位的肿胀、疼痛及功能丧失,常伴随骨擦音或骨擦感。

2)全身表现:①出血、发热。通常由于骨折部位出血及血肿吸收时体温升高,而开放性骨折可能出现更高的体温,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风险。②休克。如骨盆、脊柱或股骨骨折,可能引起休克,表现为剧烈疼痛、大量出血或并发内脏损伤。

3)骨折特有的体征:①异常活动,即骨折部位产生无法控制的运动。②畸形移位,表现为患肢缩短、延长或成角。③骨擦音或骨擦感,通常发生在骨折两端相互摩擦时。

2骨折引发危害

骨折对中老年人的危害不仅限于疼痛与活动受限,还包括一系列并发症。

1感染是常见的风险,尤其是开放性骨折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化脓性骨髓炎,危及生命。

2褥疮也是骨折患者,特别是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由于长期压迫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及褥疮形成。

3废用性骨萎缩与肌肉萎缩多见于长期不动的骨折部位,患者可能出现患肢变细、无力、疼痛等症状。

4下肢深静脉血栓常发生在骨盆或下肢骨折患者中,由于活动受限和血液回流减缓,易形成血栓,加大患者的健康风险。

3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方法

维持骨骼健康和预防骨折是中老年人骨科护理的重要内容,科学的营养摄入和合理的运动锻炼是关键策略。

1应重视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和绿叶蔬菜,以及适当的钙补充剂,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维生素D则可通过日照、食物如鳕鱼、鸡蛋摄取,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D制剂以促进钙的吸收。

2蛋白质作为骨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应通过摄入鱼、瘦肉、豆类等高质量蛋白,满足个体所需。

3运动方面。老年人可进行适当运动如重力承载锻炼如慢跑、散步有助于骨密度的提升;瑜伽、太极及平衡训练可增强平衡和协调能力,降低跌倒风险;核心肌群锻炼则有助于提高身体稳定性。应避免搬运重物及进行高强度运动,选择适度体力活动以增强体质。

4外出方面。为预防骨折,中老年人还应加强日常防护,外出时佩戴护膝、护腰等防护用品,以免在出现意外滑倒或撞倒时导致腰部、膝部受到严重的外力冲击,进而发生骨折。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等骨科问题,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提供进一步的建议和治疗方案,确保骨骼健康得到妥善关注,尤其对更年期后女性及65岁以上人群尤为重要。

6应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对骨细胞有害,会增加骨折的风险,酒精过量会干扰身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导致骨密度降低。

7)老年人要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要及时治疗风湿、类风湿和各种关节疾病。患高血压,服药时要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而引发跌倒。

结语

跌倒是老年人骨折的主要诱因。预防骨折应从日常做起,包括摄入足量钙、维生素D和优质蛋白,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和核心力量训练,增强骨密度与平衡能力。外出应佩戴护具防止外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骨质疏松。同时应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及时治疗关节疾病,并注意服药安全,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预防骨折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