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突发精神疾病莫慌张,这些护理方法要记牢

时间 :2025-01-24 作者 :罗燕 来源: 山东省戴庄医院 心身医学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在生活中,突发精神疾病的场景往往令人揪心又手足无措。当身边有人突然陷入精神异常状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保障患者的安全,也能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科普突发精神疾病时该如何应对。

常见精神疾病症状初判

了解常见精神疾病症状,有助于我们初步判断患者状况。抑郁症患者可能长时间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甚至有自杀念头;焦虑症患者常表现出过度紧张、不安,伴有心慌、手抖等躯体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等症状。若发现身边人有持续且异常的情绪、行为变化,就要提高警惕,很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征兆。

保障安全是首要任务

当发现有人突发精神疾病,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确保其周围环境安全。迅速移除患者身边可能导致伤害的尖锐物品、易碎品以及危险电器等。比如,将茶几上的水果刀、玻璃摆件等收起来,防止患者在失控状态下拿起来伤害自己或他人。若患者处于室外,要留意周围是否有车辆、河流等危险因素,将其转移到相对安全、安静且封闭的空间,像家中的卧室或空旷的室内场地,避免外界过多干扰刺激患者。

温和沟通,稳定情绪

与突发精神疾病的患者沟通需格外讲究技巧。用温和、平静且缓慢的语气与他们交流,避免大声喧哗或使用刺激性语言。例如,不要急切地问 “你到底怎么回事?”,而是轻声说 “别着急,慢慢和我讲讲你的感受”。同时,要给予充分的倾听,让患者有机会表达内心想法,即便他们的言语混乱无序。通过点头、适当回应等方式表示理解,这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使其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为后续护理奠定基础。

紧急发作时的应对

暴力行为处理

若患者出现暴力倾向,如摔打物品、攻击他人,切勿强行制止其肢体动作,以免引发更激烈反抗导致受伤。可尝试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用柔和语言安抚,同时从侧面或后方慢慢靠近,趁其注意力分散时,用毛毯、棉被等柔软物品轻轻包裹患者,限制其大幅度动作,避免直接肢体接触造成伤害。

自伤行为干预

当发现患者有自伤行为,如撞头、咬自己,要立即采取行动。迅速用衣物、枕头等柔软物件保护患者易受伤部位,如头部、手腕。同时,大声呼喊引起周围人注意,共同协作将患者与可能用于自伤的物品隔开。比如,若患者试图用碎玻璃割腕,要快速清理玻璃碎片,并紧紧握住患者手腕,直至其情绪稍缓。

幻觉妄想应对

患者可能因幻觉、妄想做出异常行为,如对着空气说话、坚信有人要害自己而四处躲藏。此时,不要直接否定患者的感受,而是顺着其话语询问细节,如 “你说有人在那,能和我讲讲他长什么样吗?”,以此转移其注意力,同时引导患者远离危险区域,避免因幻觉导致的意外发生。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在进行初步护理的同时,要尽快联系专业医疗机构。拨打120急救电话时,清晰准确地告知接线员患者症状,如是否有暴力行为、自伤表现、异常言语等,方便急救人员提前做好准备。若知道患者既往精神病史,也一并告知,有助于医生快速判断病情。在等待救援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意识状态等,并做好记录,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

后续陪伴与支持

待患者病情初步稳定送往医院后,家属和朋友的陪伴支持不可或缺。定期前往医院探望,给予患者情感慰藉。按照医生嘱咐,协助患者按时服药、进行康复训练。日常生活中,为患者营造温馨、规律的生活环境,鼓励其参与适度社交活动,帮助他们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突发精神疾病虽令人惊慌,但只要掌握正确护理方法,冷静应对,就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患者有效帮助。这些护理知识不仅是保障患者安全的 “武器”,更是传递关爱与温暖的桥梁,希望大家都能牢记,让身边突发精神疾病的患者得到及时妥善的照顾。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