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这样做,降低脑卒中风险

时间 :2025-01-03 作者 :邓春丽 来源: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痛苦和烦恼。然而,降低脑卒中风险并非遥不可及的愿望。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能够有效地减少这一疾病的发生几率,从而迎来更美好的生活。

1. 脑卒中的定义和现状

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的脑部缺血或出血性疾病。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梗死,而出血性脑卒中则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现状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发作前,患者可能会经历短暂的肢体无力,也可能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脑梗死。常见症状包括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面部一侧麻木、口角歪斜和言语不清等。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常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模糊和肢体功能障碍。

2. 脑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

2.1高血压

该病是脑卒中风险因素中非常关键的一项。有效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减少发生脑卒中的几率。研究指出,舒张压每降低5-6毫米汞柱,脑卒中的风险就会下降大约42%

2.2心脏病

多种心脏病类型,如心肌梗死和房颤等,被认为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2.3糖尿病

不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还会通过多种机制提高血栓和栓塞的风险,因此它也是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

2.4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颈动脉变窄,从而引发微栓子的脱落,最终可能造成脑卒中。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发现颈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2.5不良生活方式

像吸烟和过量饮酒这样的不健康习惯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风险因素。吸烟会使血液变得更加黏稠,并提高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同时增强血小板的聚集能力,从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而过量饮酒则与脑出血的发生直接相关,长期大量饮酒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脑卒中的危险。

3. 这样做能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

3.1保持积极心态

长期情绪不佳是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因此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就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尽量避免生气和过度兴奋。平时应保持愉快和放松的心情,遇到较大压力时,可以通过聊天或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来帮助缓解。

3.2积极调整饮食结构

饮食不规律可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例如暴饮暴食和过量饮酒。因此需要注意调整每日三餐。建议坚持低脂低糖的饮食,合理控制食盐的摄入,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腻、辛辣和高热量食物,并尽量戒烟戒酒。

3.3避免过度疲劳

身体过度疲劳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熬夜或通宵,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也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不要突然坐起或站立,以减少脑部缺血或缺氧的发生。

适度的压力释放和良好的社交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心理平衡,进而增进身体健康。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自我修复,提高免疫力,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3.4掌控自身的病理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脑卒中的常见原发性疾病。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就需及时进行控制,可以使用降压、降脂和调节血糖的药物,以消除潜在的病理因素。对于同时患有糖尿病或肾脏病的患者,血压的控制要求更高,应维持在130/80mmHg左右。空腹血糖应维持在4.4-6.1mmol/L,非空腹血糖则应控制在4.4-8mmol/L。总胆固醇水平应低于5.2mmol/L。对于血脂异常的人,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

3.5定期进行检查

定期进行检查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通常可测量血压和血糖,检查心肺功能。如有需要还应进行脑血管造影、脑部CT以及头颈部磁共振等检查,以全面了解大脑的情况变化,并及时发现异常。

3.6注意脑卒中的前兆

及时关注可能出现的症状,例如血压波动、头痛、头晕以及肢体麻木无力等。如果发现这些情况,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并积极进行治疗。

3.7关注气象因素

要留意气候变化对情绪和血压的影响,特别是在气候波动较大的季节,应加强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结语:

总之,降低脑卒中的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饮食、运动,到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入手。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守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远离脑卒中的威胁,迎接更加美好和充实的生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