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骨质疏松的早期识别与预防

时间 :2025-01-03 作者 :卢炳肖 来源: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老龄化的加快,骨质疏松症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我国第二次全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6.2%,其中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29.6%。同时,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骨质疏松不仅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还会导致骨折、缩短寿命。骨质疏松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增加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风险。那么,如何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一、骨质疏松的早期识别

早期识别骨质疏松需要从风险因素评估、临床症状观察和骨密度检测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风险因素评估: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 性别: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 家族史:有家族骨折史或骨质疏松病史的人更容易患病。体重:体重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增加骨折风险。不良生活习惯: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骨密度降低。某些疾病和药物:患有慢性肾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或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2)临床症状观察:骨折:无明显外伤或轻微外伤即可导致骨折,如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骨折等。身高缩短: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能出现身高缩短的现象。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脊柱弯曲,患者可能出现驼背。腰背疼痛:患者可能出现腰背部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尤其在活动后加重。

3)骨密度检测的重要性: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营养补充、锻炼等。骨密度检测对于评估骨折风险和监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骨质疏松的预防策略

1)营养调整

合理膳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发现,饮食中钙、磷摄入比例应为1.2:1,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及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1.钙:推荐每日膳食钙摄入量为800 mg,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推荐摄入量分别为1000~1200 mg和1000~1200 mg。

2.维生素D: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 IU/d,可从富含脂肪的食物中获取。高钙饮食与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

3.蛋白质: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g/kg体重,减少高蛋白饮食可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另外,多项研究发现,摄入蛋白质不足会降低骨量、增加骨折风险。

4.膳食营养:均衡膳食,多吃富含钙、磷、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紫菜等;少吃高脂肪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

2)生活方式改善

1.增加户外活动:每日进行30~60分钟的户外活动,可接受日光照射,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

2.戒烟限酒:吸烟可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过量饮酒会影响钙吸收,建议成年男性每天摄入酒精不超过25克;成年女性每天摄入酒精不超过15克。

3.避免过量饮用咖啡、碳酸饮料:咖啡因和碳酸饮料可导致钙流失,从而影响骨密度。建议成年人每天咖啡因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建议儿童和青少年减少饮用碳酸饮料和咖啡。

3药物治疗

1.维生素D缺乏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提出,50岁以上人群应每天补充400 IU维生素D。

2.服用抗骨质疏松药:①二膦酸盐类:包括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帕米膦酸二钠等,可促进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延缓骨量丢失;②降钙素:包括降钙素(又称甲状旁腺素)等,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③雌激素:包括炔雌醇和二氢雌二醇等,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④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包括尼尔雌醇等。

早期识别和预防骨质疏松非常重要通过早期的预防和识别可以有效地减少骨折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