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经过医院的初步治疗后,患者往往需要在家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家庭护理对于骨折患者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促进骨折的愈合,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骨折后在家中如何做好骨科护理。
一、了解骨折类型与治疗方案
不同类型的骨折(如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以及采用的治疗方法(如石膏固定、夹板固定、手术内固定等)决定了后续家庭护理的重点与注意事项。患者及家属应向医生详细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方案,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二、创造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清理通道
移除家中可能导致滑倒或绊倒的障碍物,如电线、地毯边缘、杂物等,确保患者活动区域宽敞、平坦、无阻碍。
卫生间改造
在卫生间安装防滑垫、扶手,方便患者起身、坐下和转移。如果使用坐便器不方便,可考虑使用床边便盆或尿壶。
调整家具高度
根据患者的需求,调整床、沙发、桌椅等家具的高度,使其便于患者坐立和上下。例如,将床的高度调整到患者坐在床边时,脚能够平稳着地。
三、正确护理骨折部位
观察伤口
如果是手术或有开放性伤口的骨折,要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更换敷料。若发现伤口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固定物护理
对于石膏、夹板固定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固定物是否松动、移位或过紧。观察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皮肤温度、颜色、感觉和活动情况,如发现肢体肿胀明显、皮肤青紫、麻木或疼痛加剧,可能是固定过紧影响了血液循环,应立即告知医生调整。
协助康复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骨折的愈合阶段,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早期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即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收缩和放松肌肉,如握拳、屈伸足趾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骨折愈合,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训练,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或再次损伤。
四、合理安排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
骨折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骨折愈合。蛋白质可来源于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奶制品等;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酸奶、虾皮、海带、豆制品等;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 D等,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由于骨折患者活动量减少,容易发生便秘。因此,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 - 2000 毫升。
避免不良饮食习惯
限制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如糖果、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这些食物不利于骨折愈合,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五、关注心理健康
骨折患者因身体疼痛、活动受限,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家属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理解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康复的信心。患者也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六、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带患者到医院复查X 线、CT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患者及家属切不可自行决定停止治疗或改变康复锻炼方法,以免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
骨折后的家庭护理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创造安全的环境、正确护理骨折部位、合理饮食、关注心理健康和定期复查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帮助骨折患者顺利康复,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