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农村地区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另外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向年轻化发展,45岁以下人群患病率升高,而4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下降。心肌梗塞是由于血液肌肉缺乏足够的血液供应而出现了细胞坏死的情况,患者心脏功能受损,并且该疾病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属于急性病症。
一、了解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
心肌梗塞大多为突然发作,但在发作前一般会有一些前兆,患者在发病前数日可能会出现乏力、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心肌梗塞一般早期症状表现为心前区疼痛,晨起疼痛较为常见,并且心前区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无心前区疼痛症状,从发病时就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或胸闷等心衰相应症状。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状即为心前区疼痛或心前区产生憋闷感,主要为患者的胸骨后方部位并持续向左侧肋骨上腹部蔓延,甚至会蔓延到患者的口腔部位或头部,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前区疼痛感、憋闷感一般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安静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无法快速缓解症状。心肌梗塞也有部分伴随症状,心肌梗塞早期时心肌灌注量减少,此时容易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伴随症状,而后期患者心脏功能受到损伤,会出现心跳减缓、大汗淋漓、意识不清、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时有可能休克。
二、心肌梗塞的诱因和分类
心肌梗塞的诱因包括多种,最为常见的诱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且吸烟和过度饮酒是诱发心肌梗死常见诱因之一。肥胖、心脏疾病、超重、糖尿病、过渡劳累、血脂异常等因素也是诱发心肌梗塞的常见因此。心肌梗塞的基本病因就是由于患者的血液出现堵塞,心脏无法获取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耗氧量提升,供氧需氧平衡打破,心肌坏死。
心肌梗塞的病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血液灌注量不足的现象,我们的心脏类似于泵的作用,如果血流情况不佳心肌细胞也就没有办法获取到足够的血液。第二类则是由于心肌供氧不足导致的部分缺氧部位坏死的现象,也就是说,氧气的供应情况也会对我们的心肌梗塞发病几率产生影响,例如呼吸衰竭、低血压、休克、缓慢性心律失常等均会对心肌供氧产生一定影响。第三类则是心肌耗氧量增加,顾名思义,是指相较于正常人群心肌所需要的氧气含量更好,严重高血压或持续快速性心律失常都有可能导致心肌氧耗量增高。
三、心肌梗塞有哪些危害?
(1)心肌梗塞可能会诱发室颤等心脏破裂、恶性心律失常的症状,严重时也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2)心肌梗塞如累及到患者的乳头肌时可能会导致二尖瓣脱垂或关闭不全,继而引发心力衰竭,具有死亡风险。(3)心肌梗塞有可能引起心室附壁的血栓脱落,多脏器栓塞时也具有致死风险。(4)心肌梗塞患者部分坏死心肌失去功能,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可能遗留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疾病。(5)心肌梗塞有可能导致心肌变薄,如血压波动时可能会膨出形成室壁瘤,而室壁瘤则有可能引发心功能不全、血栓栓塞或心律失常。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时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的情况,坏死的心肌没有治疗手段,因此无法治愈,并且患者也有再次发生心肌梗塞的风险。
四、心肌梗塞有哪些预防措施?
心肌梗塞的发病前提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堵塞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对于该疾病的预防重点是避免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维持冠状动脉血管弹性、避免血栓脱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戒烟、低脂饮食、关注气温变化并控制自身情绪,香烟中的有毒物质会对血管产生损伤,并且容易降低血管弹性,血脂含量较高时多余的脂肪会附着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壁硬化,降低弹性。天气温度变化较大时血管会收缩痉挛,此时会对冠状动脉的供血情况产生一定影响,我们需要关注天气及时增减衣物。最后的是要控制自身情绪,情绪波动时会对神经产生一定影响,如支配血管收缩的神经无法控制,长时间血管收缩容易引起心肌缺血。
以上就是关于心肌梗塞的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如出现心肌梗塞的前兆症状或早期症状时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降低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