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最常见于老年人,脑梗死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确定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
脑梗死患者中,约70%在急性期会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高血压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在急性期,患者的收缩压常常超过20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高于110毫米汞柱,尤其是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或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对于持续升高的血压,要给予缓慢的降压治疗,以避免因快速降压导致的脑灌注不足。血糖控制是肝脑联动中的重要因素,高血糖会加重脑组织的损伤,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血糖监测及管理机制。一般来说,老年患者的血糖应控制在7.8至10mmol/L之间。超出此范围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可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及临床表现,合理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保持血糖稳定,并定期监测,以调整药物剂量或类型。脑水肿是急性重症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这往往导致颅内压增高,对患者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对于严重脑水肿的患者,可以使用甘露醇、呋塞米(速尿)、甘油果糖、白蛋白等药物进行降颅压治疗。这些药物有助于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组织的水肿,加快恢复进程。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应持续监测颅内压,以便及时调整降颅压方案,确保大脑的正常灌注。
特殊治疗
在脑梗死的特殊治疗中,溶栓治疗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发病时间在4.5小时内或6小时内的患者,考虑给予阿替普酶或尿激酶等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除了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也是脑梗死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再发脑梗死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三周,以防出现出血等并发。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保护脑细胞的存活,提高缺血、缺氧耐受性也是十分重要的。神经保护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预后。神经保护治疗可给予依达拉奉、胞磷胆碱、吡拉西坦等保护脑细胞,提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治疗。
手术治疗
1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通过导管技术在血管内进行干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部分符合条件的脑梗死患者。这种方法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受损脑组织的流灌注,以减轻脑损伤和改善临床预后。比如血管内取栓:当梗死是由于血栓导致时,血管内取栓术可被考虑。简单来说就是把导丝插到病人血管内,送到脑血管内将血栓拿出,或者通过支架把狭窄的血管撑开,恢复脑血流的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非常安全、非常有效。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术采用机械方法使病变血管重新塑形,属于微创手术,通过球囊扩张、支架,使狭窄血管或夹层血管,恢复正常管径,从而达到恢复供血的目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其微创性,使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2开颅手术
开颅手术是针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另一种重要治疗选择,通常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如脑组织水肿、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减压开颅术:用于治疗严重的颅内压增高。手术时间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的复杂性以及医生的经验和技能水平等。在手术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准备,包括影像学检查、神经功能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等。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颅骨切口进入颅内,清除血肿和坏死组织,并进行减压操作。一般来说,手术时间可以在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之间。需要注意的是,脑梗死开颅减压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脑水肿等。因此,在手术前,医生会详细告知患者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清除坏死组织:在一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清除坏死的脑组织,以降低感染风险并促进后续的神经再生。这类手术需要极高的精细操作和丰富的经验,以避免对周围健康脑组织的损伤。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