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药物不良反应,如何有效管理和预防?

时间 :2024-09-02 作者 :赵晓琳 来源: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在当今社会,药物作为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药物在发挥其神奇疗效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期而遇的不良反应。这些反应有的轻微,转瞬即逝;有的则可能严重,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认识药物不良反应:了解背后的真相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可能轻微,如口干、心悸,也可能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等。

1.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副作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过量或长期使用时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如抗肿瘤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

过敏反应:机体对药物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表现为皮疹、呼吸急促等,严重时可致过敏性休克。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或减量时原有病症加重的现象,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素类药物后停药可能引发低血压。

特异质反应:少数患者因遗传缺陷对特定药物产生异常反应。

2. 发生原因解析

药物因素: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杂质含量、剂型差异等。

机体因素: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病理状态等。

药物相互作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产生相互影响。

用药不当:包括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用药途径不当等。

二、有效管理药物不良反应:行动指南

面对药物不良反应,科学管理和及时应对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

1.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是患者了解药物信息的重要窗口。在使用药物前,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这有助于患者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剂量和频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 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开具处方。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不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对于非处方药,也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使用。

3. 减少合并用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会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联合用药,特别是同类药物的重复使用。若需联合用药,应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并调整治疗方案。

4.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应定期前往医院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未雨绸缪的策略

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 合理使用非处方药

对于非处方药,患者应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使用。避免长期大量使用非处方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2. 进行必要的过敏试验

对于容易导致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患者在使用前应进行皮肤试验。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3. 增强医患沟通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身反应情况,一旦出现不适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所用药物及反应情况。同时,患者应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4. 关注药物安全警示信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会定期发布药物安全警示信息,提醒公众注意某些药物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患者应关注这些信息,避免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药物。

结语

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但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预防,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发生率和危害程度。患者、家属和医生、药师应共同努力,提高药物安全意识,合理用药,共同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关注药物使用的每一个环节,从源头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让药物真正成为我们健康的守护者。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