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高温天气增多,在炎热环境下,中暑发病率也逐渐升高,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因此预防中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那么在炎炎夏日,如何避免中暑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高温、高湿、强热辐射的环境下,机体发生热平衡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从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2中暑的原因
2.1高温环境
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尤其是高湿度环境下,身体无法通过汗液蒸发散热。
2.2剧烈运动
在高温环境中剧烈运动,导致身体产热过多。
2.3缺乏水分
饮水不足,身体无法通过出汗来散热。
2.4高温作业
如建筑工地、厨房等环境中工作的人员,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2.5穿着不当
穿着不透气的衣物,阻碍身体散热。
3中暑症状
3.1轻度中暑
热痉挛:肌肉痉挛、抽搐,通常发生在腿部、手臂或腹部;热衰竭:大量出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头晕、恶心、乏力。
3.2重度中暑
体温升高(>40℃)、皮肤干热无汗、神志不清、抽搐、昏迷,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4如何避免中暑?
4.1多喝水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量多,若不能及时补充水分,中暑几率就会增加。喝水可以补充身体水分,避免出现脱水和中暑等情况。千万不要等到口渴时才想起喝水,因为感觉口渴时身体已处于缺水状态。此外,还可以尝试以下饮料,如椰子水:椰子水是天然的维生素水,具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作用,更有助于预防中暑。运动饮料:这些饮料通常含有电解质,可以在剧烈运动后补充体液,维持人体正常机能。绿茶:绿茶中富含抗氧化物,特别是茶多酚,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功效。
4.2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工作
夏季中午阳光最强,室外空气温度和地表温度都比较高,远远超出人体可以接受的范围。如果长时间在高温时段工作,极易引发中暑,因此要想预防中暑,应避免在中午等高温时段在室外工作。应结合具体工作性质合理调整工作时间,选择早开工、晚收工,中午适当休息,以减少高温影响。
4.3避免长时间暴晒
尽可能减少在炎热阳光下暴晒的时间,尤其是在中午时段。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遮阳伞、帽子、太阳镜等防护措施,以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此外,及时涂抹防晒霜也是保护皮肤的重要手段。
4.4注意室内外温差
在持续性高温天气下,室内外温差比较大。当人从高温环境进入室内时,应逐渐适应室内温度,避免突然降温引起身体不适。同样,在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免暴露在高温阳光下,寻找阴凉处避暑。
4.5保证睡眠充足
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大,很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能够放松大脑和身体系统,对于工作、学习十分有益,也有利于预防中暑。最佳睡眠时间为22:00至23:00,最佳起床时间为5:30至6:30。睡觉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出现空调病和热伤风。
4.6随身携带药物
外出时要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十滴水或是藿香正气水等。如果感到身体不舒服可以提前饮用,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中暑的发生。
4.7穿着透气轻便的衣物
炎热夏季尽量选择棉质、透气、宽松、浅色的衣服,避免穿着紧身、不透气、暗色的衣物。
4.8合理饮食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果与蔬菜,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时,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夏季可以适量吃一些凉性食物,降低体内热量,也可以有效预防中暑。如喝绿豆汤,绿豆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且绿豆中的蛋白质、卵磷脂等物质丰富,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早中晚各喝一碗绿豆汤,有助于降温解暑。
4.9密切关注身体情况
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暑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如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高热、抽搐等严重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
总之,中暑虽然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中暑的风险。让我们共同关注夏季防暑降温工作,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