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烧伤烫伤事件经常发生。在这一紧急情况下,很多人都感到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导致处理不当,甚至加重伤情。因此,为了帮助我们正确有效地应对烧伤烫伤的紧急情况,需要掌握科学正确的烧伤烫伤处理方法,以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反应。
一、什么是烧伤烫伤?
烧烫伤是指热力、电能、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导致皮肤、黏膜,甚至深部组织发生的损害,通常将热油、开水等液体烧伤称为烫伤。烧烫伤在家庭中发生率较高,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I度烧伤:也称为红斑性烧伤,损伤限于表皮浅层。伴有轻度红、肿、烧、痛感,感觉较为敏感。
II度烧伤:也称为水疱性烧伤,根据具体烧伤情况,可分为浅II度烧伤和深II度烧伤。浅II度烧伤的水疱较大,皮较薄,去除水疱皮后创面基底较为湿润,表现为淡红色,痛觉敏感。深II度烧伤水疱小,皮厚,表皮下创面可见红白相间,痛觉较为迟钝。
III度烧伤:称为焦痂性烧伤,创面深及皮肤全层,以及皮下组织。皮肤痛感消失,无弹性,干燥,无水疱;严重时可伤及肌肉、神经、骨骼甚至内脏。创面苍白或炭化,呈焦黄色,触及皮革样。
二、烧伤烫伤应该如何处理?
1、冷却受伤部位。烧伤烫伤后,应立即采取冷却受伤部位的措施。将受伤部位放置于冷水中,或者用冷水对受伤部位进行冲洗,持续15~20min左右。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用冰块直接冷却伤口,以免进一步加重损伤。
2、脱掉烫伤部位的衣服。如烫伤部位为胳膊、腿等衣服遮盖的地方,烫伤后需要缓慢脱去或剪掉衣服,如粘连在伤口上,尽量不要强行去掉衣服,避免发生二次伤害。
3、遮盖保护伤口。受伤部位冷却后,需要保护创面伤口,并采取遮盖方法,以减少感染的发生风险。可使用无菌敷料、干净的绷带等非黏性物质,避免用棉球、棉花直接覆盖伤口,以防粘在伤口上,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4、尽早就医。发生烧伤烫伤并接受以上处理后,需要根据伤势严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就医。一般建议深度烧伤、严重烧伤、大面积烧伤,以及手部、面部、关节或生殖器附近伤口,应及时就医。等待救援过程中,保持患者舒适,采取平卧位,且尽量保持不动,避免伤口进一步受损。非受过专业医疗人员指导情况下,避免随意使用药物处理伤口。并不是所有烫伤都需要就医,如为Ⅰ度烫伤,一般三五天即可痊愈,且不留疤痕,患者可在家处理。在进行前几步操作后,将伤口擦干,抹上烫伤膏。
5、伴随症状处理。在处理烧伤烫伤的同时,处理伴随症状也尤为重要。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与处理,在医疗人员建议下,使用缓解疼痛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如患者出现冷汗、面色苍白、心跳加速等休克症状,应立即保持平卧,拨打急救电话。
三、特殊烧烫伤如何处理?
日常生活中,因热水、热油等引起的烧烫伤较为常见,可采用以上方法进行处理。而特殊的强酸、强碱引起的烧烫伤,或太阳光灼伤等,可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1、强酸、强碱烧伤:可表现为烧伤部位疼痛剧烈,皮肤组织溃烂,如进入呼吸道,可导致溃疡出血等,严重时引起休克。在处理中,首先需要远离现场,如为眼睛接触,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切忌揉眼睛。如为皮肤烧伤,可使用毛巾、纸巾将液体蘸吸,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少量烧伤,冲洗时间在15min以上;大量烧伤,冲洗时间应在20min以上,去除受到污染的衣服。之后,紧急前往最近的医院,由烧伤整形科进行救治。
2、太阳光灼伤。过度暴露在日光下可导致严重灼伤,出现红斑、瘙痒、灼痛等,还可形成水疱,并发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处理时应将患者安置于阴凉处,使用湿冷敷料覆盖受伤部位,如可见眼部红肿,可使用湿敷料遮盖住双眼,必要时需要立即送往医院。
日常生活中,烧伤、烫伤常有发生,需要提高警惕。同时,发生烧烫伤也无需过度紧张,把握冷却处理、保护创面、避免感染,必要时立即送往医院,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