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 溺水事故的紧急救援:介绍不同溺水状态下的救援策略,包括水上救援和岸上心肺复苏

时间 :2024-08-05 作者 :​ 吕丽 来源: 宁明县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一个人从落水到溺亡,一般只需要2-5分钟,溺水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的出现,一般水进入肺部时超过10分钟死亡率较高。对此,需要重视溺水事故的紧急救援,针对不同溺水状态实施紧急救援,以此来帮助溺水人员脱离险境。基于此,本文就溺水事故的紧急救援方式进行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溺水者有哪些典型表现?

1.呼吸道症状。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咳嗽、喘息等。在严重情况下,溺水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

2.脑部损伤。溺水可能会导致脑部缺氧,引起脑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出现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

3.意识障碍。溺水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言语不清晰、反应迟钝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溺水者可能会陷入昏迷状态,甚至无自主呼吸,是溺水的常见症状;

4.脉搏血压变化。缺氧或休克的情况下,溺水者可能会出现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降低等循环系统症状。

二、介绍不同溺水状态下的救援策略

水上救援

    水上救援主要分为5个步骤,通过“叫”、“伸”、“抛”、“划”、“游”等,对溺水者进行紧急救援,减少溺水者溺水时间,增加救援的成功率。

第一步是“叫”,在没有百分百把握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贸然跳到水中施救,要立即高声呼救,获得帮助,并且拨打120急救和报警电话;

第二步是“伸”,在近距离救援时可以尝试将竹竿、树枝、毛巾等伸手递给救援者,将其拉上岸,需要注意的是,近距离救援工具要从侧面移动探进,避免正面刺伤溺水者;

第三步是“抛”,在进行水上救援时,可以尝试将绳索、木板、救生圈、空水桶等抛掷到溺水者身旁,以确保溺水者能够借助媒介漂浮在水面,等待救援;

第四步是“划”,溺水现场有小船、竹筏的情况下,由专业人员前往对溺水人员进行施救;

第五步是“游”,跳进水里游向溺水者进行救援的方式,一般适用于受过游泳训练的专业人员。

而对于溺水者来说,要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拼命挣扎增加救援难度,听从救援人员的指挥,避免危及人身安全。

(二)岸上心肺复苏

溺水者的岸上心肺复苏主要分为清理呼吸道、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三个步骤,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进行紧急救援。

1. 清理呼吸道

在将溺水者抬上岸后,为避免口腔中的异物影响到后续的治疗,需要将溺水者的头偏向一侧对呼吸道进行清理,由救援人员检查溺水者口中是否有泥沙、污物等,如有需进行及时清理,将异物取出,从而能够开放气道。

2. 胸外按压

溺水者抬上岸后平放,找准胸部按压位置,此时应将双手重叠,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中下1/3处按压点(两个乳头连线的中间),保持5-6厘米的按压深度,以及每分钟100-120次的按压频率,以确保恢复血液循环。

3. 人工呼吸

在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要一手捏住患者鼻孔,另一手放在患者下巴处,使患者头尽量后仰,保持气道开放,此时要深吸气包住溺水者的嘴连续吹气2次,每一次吹气的时长大约控制在1.5秒左右,还要注意在进行人工呼吸时,溺水者的胸口是否有上抬的变化,如果有则表明人工呼吸的救援是有用的,通过交换肺内的气体让溺水者恢复呼吸。

(三)溺水者自救

落水的情况下,溺水者还要掌握一些自救的方法防患于未然,在落水后切莫慌张,首先要保持冷静,发现周围有人时要大声呼救,而不会水的溺水者,为了增大救援成功率,要让自身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尽可能地将口鼻露出水面,确保能够呼吸,此时宜深吸气、浅呼吸,将身体浮于水面等待救援,切忌在落水后拼命挣扎或手向上举,避免加速下沉的速度,且在紧急救援时应当积极配合救援者,提高救援成功率。

溺水事故多出现在夏季,通过溺水者自救、水上救援和岸上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援方式的掌握,能够争分夺秒帮助溺水者脱离险境。因此,需要掌握自救和其他紧急救援的方法,减少溺亡情况出现的可能性。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