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护理:助力心脏复苏之路

时间 :2024-08-05 作者 :​ 黄桂英 来源: 宁明县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心肌梗死是严重心脏疾病,手术治疗成功率高,护理十分重要。药物管理、康复锻炼和心理支持对康复至关重要。制定系统的护理方案有助提高患者恢复效率、改善预后。

1、心肌梗死的基本概念

心肌梗死,俗称心脏病发作,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中断,导致心脏部分肌肉永久性损伤或坏死。这种突发危急的疾病,通常伴随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其急性发作需紧急医疗救治。心肌梗死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的血流等。该疾病的分类有多种,依据心电图的变化,主要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在诊断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是首选的快速检查手段,而血液生化指标如肌钙蛋白也对诊断与病情评估具有重大意义。了解心肌梗死的基本概念,有助于认识其紧迫性和治疗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为患者提供及时与有效的医疗援助,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第一步。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护理:助力心脏复苏之路

2、介入手术的关键作用

心肌梗死介入术,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心肌梗死急救中心策之一。该治疗目的在于尽快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缓解心肌缺血,减少心肌损伤。介入手术具体操作包括经导管插入冠状动脉,通过放置支架等方式,扩张血管,移除或粉碎血栓。与传统溶栓治疗相比,PCI能更直接快速地打通堵塞的血管,有助于降低致死率与复发率,改善长期生存质量。术后,及时有效的心血管内科护理对于维持术效,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护理团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局部并发症。确保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遵守抗凝管理方案,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好的术后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日常活动水平,同时对于减少重复介入手术的风险发挥关键作用。在医护协同下,介入手术后的护理成为患者心脏复苏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3、优化药物管理在术后护理中的重要性

心肌梗死手术后重要的是药物管理,帮助心脏恢复功能。护理人员要按医嘱给药,监测患者反应和副作用,定期检查心电图和生化指标,个性化护理,并促进患者正确生活方式,确保药物治疗有效安全。

4、早期康复锻炼促进心脏复苏

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开展早期康复锻炼对促进心脏复苏至关重要。早期康复锻炼不仅有利于改善心脏功能,还能促进个体的整体健康。开始时,锻炼应该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锻炼通常包括温和的有氧运动、肌肉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如散步、缓慢骑自行车和轻微的拉伸活动。目的是逐步增加心脏的耐力,恢复其供血及供氧能力,从而促进患者的健康复苏。在早期康复锻炼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疲劳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过度劳累和可能的不良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将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逐渐增加锻炼的频率和强度,以达到最佳的恢复效果。患者和家庭成员也应接受教育,了解心脏健康的重要性和维持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这对于长期管理心脏健康和预防未来事件至关重要。

5、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的力量

心肌梗死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和健康教育很重要。心理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焦虑和压力,重建信心,而健康教育则能增加对疾病的认识,提高遵医嘱的意识,促进康复。这些帮助对患者心脏康复很重要。

6、系统化术后护理对患者恢复的影响

系统化心肌梗死术后护理,关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监测生理指标、规律活动、药物治疗、心理支持教育等结合,促进患者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结束语

在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护理的征途上,药物管理、康复训练、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缔造着患者恢复的奇迹。系统化的护理方案不仅是科学的指南,更是希望与生命力的传递。这既是对护理专业精神的一种展现,也是对生命健康的深切尊重。适时的护理与细腻的关怀贯穿着患者从病床到日常生活的每一步,让心脏顽强跳动,续写生命的华章。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