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各种疾病当中,心血管疾病较为常见,心血管内科疾病产生后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在临床上疾病还会出现诸多症状,所以对此类患者科学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那么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具体有哪些步骤呢?
一、什么是心血管疾病呢?
伴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条件也在逐渐地提升。心血管疾病属于一种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的疾病,这种疾病还具有四高一多的特点。其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高血压、出血性脑中风等。在临床具体表现为胸闷、心慌、胸部窒息感、胸痛、呼吸困难、呕吐、抽搐等现象,这种疾病发病的时候患者往往在院外,因为没有得到专业的治疗,抢救的不及时而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
二、心血管内科一般护理的步骤有哪些呢?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炎等心血管患者,需要协助患者日常的生活起居,确保个人卫生维持。在疾病发生阶段做到绝对卧床休息,等到病情稳定后可以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及时更换体位,如果是心功能不全患者则需要采用端坐卧位或者半卧位。在饮食中需要给予患者容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饮食,鼓励患者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摄入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每天排便的良好习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多对患者体贴和关心,能够为患者做好充分的安慰,不要讨论容易造成患者情绪出现烦躁的事情,还要协助患者改善生活当中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和喜好。
三、心血管内科康复护理的步骤有哪些呢?
1、住院期
在住院期的时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制定出最为合适的运动量以及运动方式,比如简单穿衣、步行、洗漱,从而逐渐达到有利于心脏运动水平效果,比如在跑步机行走,进行抗阻运动,有氧运动以及柔韧性训练等。还需要对患者心血管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在患者实际开展运动中需要对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进行监测,在必要时候还需要为患者提供吸氧,通过吸氧方式提升运动耐力,这种评定和监测方式需要在运动中反复进行,以此来确保运动安全,及时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
2、出院后早期
在出院之后两周到十二周时间,患者可以到医院心脏康复科在心电医疗设备的监护下逐渐增加活动的级别,主要推荐使用健身车运动,还可以选择一种其他形式的运动方式进行辅助,最佳运动方式为步行,需要逐渐达成10-15次每分钟,每周进行三次到五次。
3、后期恢复期
后期恢复期一般是在患者出院之后六周到十二周时间,持续时间为三个月到六个月,在患者回家后,需要根据医生所出具的运动处方自我运动,并且在运动开展中记录自身状态、心率变化情况以及血压变化,体重记录也十分重要,如果患者出现体重突然增加现象,就说明身体当中有液体潴留,在出现手术并发症或者心血管疾病加重的现象后,需要立刻到医院进行就医处理。
4、终身维持期
在患者学习了正确的健康饮食方式以及锻炼方式之后,就不再需要医学监护,只需要引导患者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即可,具体有氧运动方式包含了慢跑、骑车、步行、太极拳、八段锦等。很多患者得了心血管疾病之后,通常会认为躺着休息更加利于疾病恢复,但是从身体机能康复角度进行分析,这种行为属于有害无益的,所以想要确保心血管疾病患者顺利康复,就需要选择科学运动方式进行,在进行科学运动处方制定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让专业医生进行制定。
总之,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心血管疾病较为常见,疾病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心血管疾病发生之后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上疾病会出现诸多不良症状,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该种疾病拥有一个准确的认知,能够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在疾病产生后能够清楚疾病的护理方式,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疾病的护理,进而达到提升疾病预后效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