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于儿童和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骨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本文从骨折后做好护理的意义入手,分析骨折后的护理方法,帮助人们更好的恢复健康,这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一、骨折护理的意义
患者术后体内营养流失,免疫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同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局部组织水肿,影响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科学合理的饮食对于患者的伤口恢复有重要意义,可以增强体质,加快骨愈合的速度;科学的护理可以预防肺部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帮助患者恢复关节活动度,减轻僵硬和活动受限的情况;增强肌肉力量,防止出现肌肉萎缩和力量减弱的情况;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提高生活质量;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活动量非常小,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合理饮食可以降低便秘情况出现的几率;骨折的恢复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给患者的精神造成压力,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负面情绪对伤口恢复的影响,加快康复。
二、骨折护理的方法
1、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少容易引起大便秘结,小便潴留,饮水可以促进药物代谢,防止便秘,维持身体水分平衡;骨折病人应多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在许多水果蔬菜中含量丰富,如山楂、草莓、橙子、大白菜、莲藕等;补钙是骨折患者术后必须要做的事情,钙可以从饮食中摄取,海产品、豆制品、黑木耳、油菜和芹菜的钙含量也很丰富,是不错的钙来源,晒太阳也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每周选择在早上十点到下午三点晒两次太阳,每次时间至少五分钟;骨折后断裂部位在愈合时需要消耗大量的骨胶原蛋白,因此进行高骨胶原蛋白饮食能够补充所需的骨胶原蛋白,加快恢复速度,提高营养达标率,常见的食物有猪脚、猪皮、鱼类、鸡脚、鸡翅等;禁止摄入辛辣、油腻性食物,避免影响到伤口的恢复;避免过度饱胀,加重肠胃的负担。
2、心理护理
患者的治疗周期较长,可能产生焦虑和压抑等情绪,家属要鼓励患者,告诉患者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加上科学的护理,就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可以与病友之间相互分享护理的方法,共同的经历使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人与人的交流中缓解不良情绪,获得更多的疾病护理常识,相互之间的鼓励可以帮助患者乐观积极的面对疾病;舒缓的音乐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与焦虑,提高治疗的依从度和积极性,缩短恢复期。
3、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涉及到术后的各个阶段,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初期大约是术后2周之内,患肢局部肿胀、疼痛,上肢可以进行握拳、腕关节屈伸的局部活动,下肢进行脚趾自主活动和踝关节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中期的恢复从第三周开始,下肢可以练习足部轻度蹬床动作,上肢可以做肌肉收缩和放松活动;大约五周之后,进入后期恢复期间,骨折端情况已经稳定,软组织恢复良好,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可以不断增加,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过度劳累。
4、生活护理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减少感染的风险;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是否有感染的表现;药物的使用要严格遵守医嘱,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适当的运动和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症状;避免在雪天、下雨天等路面湿滑时出行;抽烟导致血管痉挛,减少血液循环的输出,影响骨折端的血液循环,导致骨折愈合延期;日常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戒酒是必须的,酒精能降低人体骨骼的新陈代谢和吸收钙的能力,影响药物对骨骼的修复作用,骨头的恢复时间延长,恢复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选择平稳、鞋底软硬适中、防滑的鞋子,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减少摔倒的危险。
骨折的护理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过程,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本文为大家的科学护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