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麻醉学得到了大众的认识与关注,但是大家对麻醉的认识有效,因此患者在麻醉手术前多会出现很多不良心理反应与抵触行为,这样不仅会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更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对此,今天我们一起详细说说麻醉我们该了解的一些内容。
1.麻醉的作用与分类
1.1麻醉的作用
麻醉为手术麻醉,人们对麻醉的印象为手术中对患者麻醉,促使患者失去意识,可以叫作临床麻醉。与此同时,现代麻醉涉及重症监护、急救复苏,以及疼痛治疗等多个方面,其中重症监护要求麻醉医生对危重患者/手术中并发症患者治疗进行影响,可参与到患者休克治疗中;急救复苏麻醉手术时患者存在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状况,实行心肺复苏麻醉医生均需参与进来。麻醉可对痛觉神经暂时性麻痹、抑制,在慢性疼痛中应用能获得较好的止痛效果。
1.2麻醉的分类
麻醉主要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局麻分为三种:①神经阻滞麻醉:通过麻醉药对手术区域的神经从或神经干进行阻滞,进而阻断疼痛神经的传递,获得最好的局麻效果,有益于手术进行。②表面麻醉:主要使用渗透性麻醉药,对皮肤或黏膜进行麻醉,进而发挥麻醉功效。③椎管内麻醉:将麻醉药注射到椎管内,主要分为硬膜外麻醉和腰麻两种。硬膜外麻醉是将麻醉药注射到硬膜外腔,阻断痛觉传递,实现麻醉效果;腰麻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蛛网膜下隙,阻断痛觉传递。全麻是通过麻醉药对中枢神经进行麻痹抑制,阻断患者的痛觉和意识。全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采取药物吸入、药物注射、气管插管给药以及直肠灌注给药等。全麻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即诱导期、维持期与恢复期,这样更有益于患者进入麻醉状态维持麻醉,在恢复期里还可对痛觉进行治疗。这里要知道,人流手术与胃镜检查都要在全麻状态下进行,但患者完全可自主呼吸,无需使用气管插管。局部麻醉与全麻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局麻只是手术区域失去痛觉,但患者意识清醒,也存在感觉;而全麻时患者不仅失去痛觉感,意识也全无。
2.手术麻醉实施情况分析
大家对临床麻醉的认识是手术前打一针麻醉即可,这属于对麻醉的误解。临床麻醉尤其是全身麻醉涉及到很多内容,而麻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麻醉医生有很多工作要处理,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麻醉药,尤其是药物特性和使用剂量,此外还要正确操作麻醉器具。麻醉医生每次麻醉前,都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包含病情、手术类型等编制合理安全的麻醉方案,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先判断,制定好解决策略,保证患者的安全。麻醉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身体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及静脉注射速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手术顺利安全完成。术后进行麻醉恢复,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并发症可在第一时间处理,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根据患者术后情况总结手术用药,便于有效改善术后疼痛症状。围术期麻醉医生也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比如血压、心跳、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3.麻醉风险
因为麻醉的风险问题,很多患者和家属会更多关注麻醉风险,关注麻醉后是否会有很多不良后遗症等,因此麻醉手术前,患者常会出现紧张、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不仅影响手术进行,更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麻醉操作虽然不是零风险,但麻醉技术已经临床上形成完整成熟的麻醉流程,所以完全可有效控制麻醉风险。有些患者担心麻醉后会有一些不良后遗症,这完全是对麻醉的误解。前面说过麻醉有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属于恢复期,恢复期里依然存有麻醉药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恢复意识,药效完全散去后患者可恢复正常意识与行为动作等,因此不要过多担心麻醉会造成不良后遗症等,患者要完全相信医生,遵医嘱做好各项事宜,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4.麻醉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我国医学快速发展,医生们也都具备较高职业资格,因此患者要相信医疗条件,相信医生的技术,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麻醉手术。同时要注意规律作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健康的饮食,使得血压处于稳定状态,可安全的进行麻醉手术。
(2)麻醉手术前,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禁食、禁水,详细回答麻醉医生提出的问题,包括是否存在急慢性传染病等,切记不要隐瞒与欺骗,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手术风险。根据手术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积极配合麻醉医生,麻醉期间不要随意挪动身体,若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及时正确处理。
(3)采取局部麻醉的患者在手术进行中意识是清楚的,因此手术过程中一定不可乱动任何手术物品,包含身体上的导管,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4)手术过程中,一定不要随意与医护人员聊天,同时要完全相信麻醉医生,这样做可减少手术时间,确保麻醉效果最佳,手术可顺利安全完成。
结语:麻醉,可促使手术患者暂时性失去痛觉,有效确保患者的安全,经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麻痹,从而致使患者无法接受疼痛位置信号,减轻患者的痛苦。除此之外,应帮助患者正确看待麻醉医学专业,及时纠正患者对麻醉的错误认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麻醉,以便促使手术及早顺利完成,保证手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