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疾病康复不用愁,中医护理来解忧

时间 :2024-07-23 作者 :鞠辉 来源: 诸城市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中医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艾灸、刮痧、拔罐、穴位敷贴、穴位按摩、耳穴贴压等中医护理技术,在疾病康复、慢性病防治等方面,有效解决了疼痛、失眠、便秘等各种临床问题,其见效快、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几种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吧!

一、艾灸

艾灸作为温补经络的疗法,已成为不少人群青睐的养生方式,通常使用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多种方式,其中艾盒灸因为操作方便使用最为广泛,就是把点燃的艾条或艾绒放于艾盒,然后将艾盒放于身体局部或穴位上进行施灸,能激发经气,行气血,安神助眠,祛风散寒、扶正祛邪、温经通络,也能保养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还能缓解宫寒、经痛等虚寒疼痛。

1、艾灸的时间怎么选择?

一是尽量选择白天进行艾灸,不要在晚上艾灸,避免热扰心神,影响睡眠。临近中午时,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艾灸更有利于补益阳气、扶正祛邪,而且这个时间段脾胃负担轻,艾灸调理脾胃效果最佳。

二是艾灸时间不宜过长,不是灸的越久越好,每次灸20-30分钟即可,每天灸1次即可。

2、哪些人群适合艾灸?

1)阳气不足和肺气虚的,有怕冷、乏力、易感冒等表现。

2)脾胃差的,有消化能力弱、大便不成形、吃冷食后胃部不适等表现。

3)月经不调的,有宫寒痛经、月经量异常等表现。

4)风寒等外邪导致颈肩不适、关节炎、肌肉劳损疼痛不适等。

3、哪些人群不适合艾灸?

阴虛火旺、热象明显的,劳累等导致过度疲劳的,过饥过饱酒醉的、孕妇、妇女经期等不适合艾灸。

艾灸需经专业人员辩证体质后才能进行,尤其是热证或阴虚发热者属于禁忌,随意操作容易适得其反。

二、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刮痧作为传统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夏季刮痧可以祛湿排毒,去除体内风寒湿邪,疏通经络,调整人体阴阳,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刮痧操作较为简便,像刮痧板、梳子等圆润扁平的器具都可以用来刮痧。以往刮痧主要用于“痧症”,现多用于治疗夏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道疾病等。

1、常用的刮痧法有哪些?

常用的刮痧法包括直接刮痧法、间接刮痧法、楸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其中间接刮痧法主要用于儿童、年老体弱患者,以及高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某些皮肤病患者。很多常见疾病都可以使用刮痧治疗,比如普通感冒可以刮大椎穴,从上向下刮拭,一般每次510分钟,以颈后部感觉发热为宜;腰痛可以在后腰处先涂刮痧油,然后从上向下缓慢刮拭脊柱两侧,也可在手背正中间,涂少许刮痧油,再沿手腕到中指指尖缓慢刮,边刮边寻找有疼痛、结节、肌肉紧张僵硬的区域,每次刮1530分钟。

2、刮痧时应注意什么?

1)刮痧时,手拿刮板,刮板前进的方向要跟皮肤成45度角或者更小,越平刮越好。

2)刮痧不要来回刮,要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应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刮拭距离。每次刮3-5个部位为宜,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过30分钟。

3)刮痧不是越用力越好,轻刮为“补”,重刮为“泻”,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就保持用力均衡,不过轻,也不要过重。一般刮完一次需要35天后再进行第二次。

4)刮痧不是一定要刮出痧来,出痧越多越好,所以不要因为不出痧就太过用力。人在感冒、疲劳等身体状态差的时候更容易出痧,健康人往往只是皮肤潮红。

三、穴位按摩与贴敷

  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主要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等功效。

穴位贴敷法是指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药液等调成糊状,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等方式,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穴位贴敷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对于颈肩腰腿疼、各种关节疼痛、咳嗽、咽炎、消化不良、泄泻等疗效不错。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