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骨质疏松症不仅显著增加患者髋部、脊柱和腕部等部位骨折的发生率,还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并伴随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护理负担。然而,目前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仍然严重不足,常常忽视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致使许多患者在发生骨折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骨质疏松症的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和骨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该病的发生多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长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以及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等因素有关。临床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将骨质疏松症分为两大类型,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见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属于自然衰老过程的一部分,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与其他疾病或药物使用有关,如类固醇激素的长期应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糖尿病等。
目前,骨折已经成为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髋部骨折、椎体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这些骨折不仅会引起剧烈疼痛和活动受限,还常导致长期卧床、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其中髋部骨折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感染,严重时可致死亡。此外,椎体骨折会引起脊柱畸形和身高缩短,进一步影响呼吸和胃肠功能。
骨质疏松症患者如何预防骨折
1合理膳食。骨质疏松症患者需确保每日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和骨矿化。成年人的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d,而骨质疏松症患者则需要增加到1200~1500mg/d。具体可以选择适用富含钙质食物,例如乳制品(牛奶、酸奶、奶酪)、深绿色蔬菜(如西兰花、羽衣甘蓝)、豆类和坚果等。同时,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至关重要,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800-1000国际单位。对于无法通过饮食和日照获得足够钙和维生素D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补充剂是有效的替代选择。
2.适当运动。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进行适度的负重运动和抗阻训练,以增强骨骼强度,改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常见的运动形式包括步行、慢跑、登山、跳绳和举重等负重运动,每周进行3~5次,每次持续30~60min。同时,使用弹力带、哑铃或杠铃等进行抗阻训练也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每周进行2~3次,每次20~30min。在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前,患者应先咨询专业康复师或医师,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避免过度运动损伤。
3.调整生活方式。骨质疏松症患者应戒烟限酒,因为吸烟会增加体内自由基水平,损伤骨细胞,降低骨密度,而过量饮酒则会干扰钙的吸收和骨形成;注意避免摄入过量的咖啡因和碳酸饮料,减少骨钙流失;确保充足的日照,每天晒太阳15-30min,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对于老年患者,还应特别注意防跌倒措施,具体可以在家中安装防滑设施(如浴室和厨房的防滑垫)、使用助行器具(如拐杖或助行架)、穿防滑鞋等。此外,也应保持室内光线充足,避免地面杂物,以减少绊倒风险。
4.定期监测。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发现骨密度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定期复查血钙、磷、维生素D水平,确保维持其在正常范围内,也有助于评估营养状态和骨质疏松控制效果。
结束语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隐匿性骨骼疾病,往往在初期无明显症状,致使大量患者未能及时诊断和干预,从而增加骨折发生的风险。而通过合理营养支持、适当运动、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骨密度检测等,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但是由于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足,常忽视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在此呼吁公众重视骨骼健康,主动了解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降低骨折风险,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