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一种在中老年人身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这种疾病不仅无法彻底治愈,而且其发作往往难以预料,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而在发生冠心病之后,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吃药控制就好了,但事实上冠心病患者除了吃药之外还需要注意这些方面!
1.注意控制饮食
在冠心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当中,饮食方面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护理内容之一,这是因为一些不恰当的饮食有可能导致患者冠心病病情的加重或是导致一些并发症,从而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都有喝冰饮或吃冰糕消暑的习惯,但冠心病患者吃这类冷食却容易导致自身的血管受到刺激而收缩,进而导致患者心脏的缺血缺氧状况更加严重!此外,像是一些辛辣刺激食物、高脂肪食物以及高盐食物对患者的健康也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控制,让患者遵循“五低二高”——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低糖、低蛋白与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用餐,才能更好的避免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加重。
2.注意调节情绪
为了避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在日常生活当中突发或加重,护理人员还应当注意适当的调节患者的情绪,这是因为当人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会出现一定的提升,而这就会导致患者的心跳速度上升以及心脏泵血负担、心肌耗氧量等方面的全面上升,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心衰甚至心肌梗死!只有在日常生活当中加强对患者情绪的关注,并且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患者放松身心,避免患者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护理人员才能使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
3.适当进行运动
虽然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而存在供血供氧的困难,特别是在患者进行剧烈运动之后会表现的更加严重,但这并不代表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完全不能参与运动。事实上,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自身的身体素质,更能够使自身的血氧饱和度得到有效的提升,而这对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控制是非常有利的。而在引导患者参与运动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一方面需要为患者选择运动量合适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走路、骑车、游泳等,这样可以使患者的身体得到更加有效的锻炼;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则需要在患者运动的过程当中做好对患者的陪护,在患者因运动量过大而出现冠心病相关症状的时候及时让患者进行休息,必要的时候还应当让患者及时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症状。只有引导患者参与适当的运动,并且在运动中时刻关注患者的状态,护理人员才能帮助冠心病患者更好的保持身体的健康。
4.关注气候变化
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外界气候变化的关注,当气温出现剧烈变化的时候应当及时为患者加减衣物,这是因为气温过高或过低对于冠心病患者都是非常危险的。当外界气温降低的时候,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容易在冷空气的刺激下收缩,而这很容易加重患者心肌的缺血缺氧状况;而外界气温的升高则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加剧,进而使患者的心肌耗氧量上升而导致患者发病。只要关注好气候变化,做好防暑防寒准备,人们才能更好的保持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稳定。
5.保持充分休息
根据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这种疾病的发作与患者的内分泌紊乱以及新陈代谢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熬夜、作息紊乱或睡眠时间不足等行为都会直接到人们的内分泌功能与新陈代谢状态。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引导冠心病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并且使患者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才能更好的避免患者冠心病的复发。
冠心病是一种无法彻底治愈的疾病,而这意味着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持续用药才能保持病情的稳定。而在患者坚持用药的同时,人们还应当针对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在生活当中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远离冠心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