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中医告诉你治痔不如防痔

时间 :2024-07-03 作者 :邹秀成 来源: 靖州和谐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在古代医籍中,有这样一句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形象地描述了疾病发生的突然性和治疗的漫长性。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种常见疾病—痔。或许你正在遭受痔的困扰,或许你听说过痔的种种不便,那么让我们跟随中医的智慧,深入了解如何更好地预防痔。

一、什么是痔

痔,也称为痔疮,是肛门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实际上是指肛门内不容易见到的痔疮。外痔是指在肛门口肉眼可见的痔疮。混合痔则是内痔和外痔的混合体。痔疮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静脉曲张学说和肛垫(痔区)下移学说。静脉曲张学说认为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与痔的形成有关,而肛垫下移学说则认为肛垫的充血和下移是痔疮发生的主要原因。痔疮的主要症状包括肛门肿物、大便出血、瘙痒和疼痛。内痔通常表现为间歇性便后出血,而外痔则主要表现为入厕时的痛感和瘙痒,混合痔则同时具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

二、中医对痔的认识

中医对痔的认识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时期。中医认为痔的发病原因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情志失调、脏腑虚弱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气血不畅,肛门部位湿热蕴结,最终引发痔。饮食不节:食用油脂多和甜腻的食物、食用味道浓厚的食物、大量饮用烈酒、嗜食辛辣之品等不良饮食习惯,容易导致湿热内生,使肛门局部气血瘀滞,形成肿块,刺激肛门直肠黏膜,使之充血灼热疼痛,从而引发痔。过度劳累:久坐、久站、负重远行等过度劳累行为,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痔。情志失调:情志不畅,如郁怒、思虑过度等,会影响肛门直肠部的气血运行,引发痔。脏腑虚弱:脏腑功能失调,如肺热炽盛、脾胃虚弱等,会使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影响大肠的正常运化功能,出现便秘情况,从而引发痔。所以,中医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尤其是在对待痔这样的疾病时。

三、预防痔的中医方法有哪些

无症状的痔是无需治疗的,治疗痔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症状。积极预防痔的发生是极为必要的,预防痔的中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调理与调整:合理饮食是预防痔的关键。中医认为,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生姜等,容易生湿热,因此,建议食用清淡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饮开水,增加纤维素摄入,如芹菜、青菜、菠菜、卷心菜、丝瓜、苹果、梨子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降低痔发生率。

运动锻炼:日常可以做些运动,进行提肛运动、举骨盆运动、旋腹运动、交叉起坐运动、体前屈运动和提重心运动等,合理运动能够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增强肛门周围肌肉的力量,预防痔发生。

生活习惯改善: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久蹲等不良姿势,适时起身活动,促进气血流通;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清洁肛门,减少感染机会,从而降低痔发生风险。

按摩法:主要是按摩肛门临近部位以及大肠经穴位,可以按摩天枢穴(位于腹部,肚脐两边2寸的位置)、气海穴(下腹部,肚脐中间直下1.5寸的位置)等,有助于促进肛门部位的血液循环,预防痔发生。

中药熏洗:当痔复发时,可以使用中药熏洗方,如荆芥、川椒、薄荷、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苦参、芒硝、大黄等,有助于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瘙痒症状。

心情调节: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关系密切。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日常可以自我心理调整、听舒缓音乐等,有助于预防痔发生。

总而言之,痔疮虽小病,但治疗过程并不轻松。与其在病痛中寻求治疗,不如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中医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预防策略和方法。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调整饮食、积极锻炼、改善生活习惯、进行按摩和中药熏洗、调节情志,远离痔疮的困扰,享受健康的生活吧!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