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作为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是由细菌、病毒以及真菌等病原体引发的,其会引起肺部炎症,使病人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临床表现,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具有较为严重的危害。为了保障病人的健康,应当加强对肺炎病人的护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其缓解不适症状,使病人加速康复。本篇文章主要是科普肺炎护理知识。
一、什么是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腔和肺间质等的炎症,因病原菌、理化因素、过敏因素等引起,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肺炎病人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突然畏寒等。肺炎病人的治疗通常都是以抗感染治疗为主,首选药物则是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在静脉注射5天至7天左右或是病人退热后3天可停药,改口服用药,具有良好预后。
二、肺炎应当如何护理?
1. 一般护理
(1)开窗通风:因为肺炎病人经常会出现咳嗽、打喷嚏等情况,导致室内空气当中会存在肺炎病原体。在对肺炎病人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每日定期通风换气,借此方式减少室内空气当中的病原体数量,也能够使空气湿度有所提升,有助于肺炎病人的早日康复。
(2)饮食清淡:肺炎病人需要通过咳痰的方式将体内的炎性分泌物排出体外,如果其食用的食物味道过重,会对病人的肺部产生一定刺激,导致痰液较为浓稠,无法顺利排出,还有可能会对病人的起到产生刺激,使其出现剧烈咳嗽的情况。如果这一情况发生在夜间,咳嗽、排痰等都会对肺炎病人的正常睡眠产生影响。而肺炎作为一种消耗性疾病,病人在出现排痰、发烧等临床表现的时候,会对病人体内的营养有所消耗。所以,在对肺炎病人进行饮食护理的时候,可以以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为主,多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粥等,但不建议病人饮食为全素,且需要避免食用辣椒、洋葱、生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也尽量不要食用油腻、甜腻的食物。除此之外,肺炎病人每日还需要增加饮水量,这样能够帮助肺炎病人稀释痰液,顺利排痰。
(3)注意休息:由于肺炎的康复进程较长,需要病人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才能够使其将体内的炎症排出。如果其处于长时间的劳累下或是依旧高强度工作,则会使其身体消耗更加严重,进而引发排痰无力的问题。此外,如果肺炎病人过度劳累,还有可能会出现痰液黏稠带血的情况,使病人更加担心自己的病情,不利于病人的康复。
(4)帮助排痰:肺炎病人能够以咳嗽、咳痰等方式将体内的炎性物质排出,加速身体恢复。所以,在对肺炎病人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家属也可以通过拍背的方式产生振动,使病人将痰液排出。正确的拍背方式就是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快速拍背。
(5)心理护理:因为肺炎通常起病急、病情重,病人和家属在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的心理,尤其是病情为重的病人,自身也会对病情产生恐惧。所以,病人家属在此时应当多与病人沟通,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 特殊护理
(1)发热护理:肺炎病人经常会伴随着低烧的情况,在病人体温低于38.5摄氏度的时候,可以借助物理降温的方式帮助病人降低体温,如使用湿毛巾敷额头、擦身体等;如果病人的体温高于38.5摄氏度,则需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帮助病人降温,如服用布洛芬。
(2)缺氧护理:肺炎病人的典型表现就是呼吸困难,尤其在剧烈咳嗽之后,病人极易出现缺氧的情况,表现在嘴唇发绀、面色苍白等,在这一情况下需要为病人吸氧,如面罩吸氧、气管插管吸氧等,改善病人缺氧的表现。
(3)休克护理:如果肺炎是因感染所导致,再加上病人的肺炎较为严重,还有可能会出现中毒性休克的情况,在对病人进行护理的时候,则可以建议病人采取休克卧位,保持呼吸通常,将病人口中的假牙、呕吐物等取出或清理,并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总而言之,肺炎作为一种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通过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方法,肺炎病人能够得到更加科学的护理,加速病人的恢复,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此外,护理人员和病人家属还应当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病人进行护理,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使其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