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肠梗阻术后的家庭护理措施

时间 :2024-06-25 作者 :翁丽妃 来源:贺州市八步区第二人民医院(信都中心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可引起剧烈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肠梗阻术后应加强家庭护理,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和术后观察。

(一)饮食指导

1.肠蠕动恢复后,可少量多餐。鼓励患者多吃易消化、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笋干等。应避免进食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粽子等。

2.可食用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等。如蔬菜汤、蛋羹等。

3.食物应多样化,避免长期食用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

4.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少吃或不吃油腻食物,以免加重消化道负担。

(二)排便指导

1.指导患者在排便前喝一杯温开水,并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

2.在大便过程中要保持大便通畅,不要憋便。大便干硬时,可用手指刺激肛门引起排便反射,帮助排便。

3.如果大便一直排不出,可能是肠粘连所致的肠梗阻,应及时联系医生。

4.不要随便使用开塞露,以免损伤肛门括约肌导致粪块堵塞肠道。

5.不要滥用泻药或灌肠,以免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及结肠黑变病等严重并发症。

6.病情稳定后建议患者多喝水。每天至少喝2升水,以促进肠道蠕动。

(三)翻身拍背

1.协助患者翻身,注意保护皮肤,防止擦伤、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等。

2.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在不影响病人呼吸的情况下,使其头部后仰。也可将枕头垫在病人后背下,使病人取侧卧位或俯卧位,这样既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又能减轻腹部压力,避免肠内容物突然从肠道排出而引起肠梗阻。

3.拍背可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部通气。拍背的方法是: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并拢、手指分开,由胸骨上切迹开始呈30°角,由下而上以腹背交替拍打患者背部两侧和上腹部。若患者咳嗽无力或无法翻身时,可在其后背下方垫一枕头或使用制痰器等。拍背时要注意避开伤口、肋骨和肋软骨、胸骨及心前区等部位。

4.如果患者无意识或无法控制自己的呼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5.每次拍背时间不少于10分钟,每次拍背前应先进行吸痰以排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四)体位护理

1.保持舒适的体位,可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肠内容物对切口的刺激,有利于排气。

2.进食后不能平卧,以免引起腹胀及肠壁张力降低,影响伤口愈合。

3.患者可在床上做翻身运动,以减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4.避免长期卧床,以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坠积性肺炎。

(五)运动护理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肠梗阻术后患者应减少剧烈活动,以防止切口裂开、感染、血肿及压痛等。

3.患者可做适当的肢体活动,如腹部按摩、深呼吸及咳嗽、深呼吸等动作。

4.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各种感染。

(六)口腔护理

1.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每日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2次,每3天更换1次漱口液。

3.术后进食后立即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1小时内禁饮咖啡、浓茶及其他饮料。

4.若出现呕吐,应采取半卧位或头低足高位,以减少呕吐物吸入肺部造成肺炎。

预防感染

1.有明显腹胀、腹痛或肠鸣音减弱时,可加用药物减轻症状,如服助消化药、解痉药等。

2.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常通风换气,每日开窗1~2次,每次半小时。

3.定期换药及检查:每日更换引流袋并用碘伏消毒引流管的周围皮肤;每3天更换引流袋1次;引流管应保持通畅,无扭曲、折叠、受压等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2.观察腹部体征,如有无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肌紧张等。

3.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腹部症状,如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

4.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如有无意识障碍和行为异常。

5.观察病人的腹部切口是否有感染迹象,若有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6.根据医嘱服用药物,如抗生素和止吐剂等。

7.定期到医院复查,若出现不适或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山东广播电视报